时间: 2025-05-07 00: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18:59
能得从军,清嬴。
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
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
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
能得从军,心境清明。
眼前满是绮罗衣裳,但心中山水常在。
暂时离别,愁苦的花儿凋谢,思念在竹荫下依然。
家境贫寒,无法养活自己,不便谈论结发之事。
朱庆馀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繁荣,诗人常常以个人情感为基础,描绘广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这首诗写于朱庆馀参军之际,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流露出对军旅生活的期待与无奈。诗中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
《酬于訢校书见贻》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思念与对家乡的眷恋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能得从军,清嬴”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尽管身处军旅生涯,内心却保持着一份清明与坚定。接下来的“绮罗徒满目,山水不离心”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眼前是华丽的衣饰,但真正能够触动内心的却是那份对山水的思念与归属感。
“暂别愁花老,相思倚竹阴”中,离别的愁苦如花般凋谢,诗人以竹影为喻,表现出孤独的思念之情,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恰如诗人的品格。最后一句“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则道出了诗人现实的窘迫与无奈,无法谈及成家立业的事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困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也流露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个人命运展开,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深刻而感人。
诗中“家贫无以养”意味着什么?
A. 家境富裕
B. 家境贫困
C. 家庭和谐
D. 无法成家
“暂别愁花老”中的“愁花”象征什么?
A. 甜蜜的爱情
B. 离别的痛苦
C. 美好的回忆
D. 生活的烦恼
诗人表达对家乡的感情是通过哪种意象?
A. 山水
B. 竹阴
C. 绮罗
D. 战场
可以将朱庆馀的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思念,但朱庆馀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人生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