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张云第一百一十一》

时间: 2025-04-26 02:37:22

诗句

痛愤寄所宣,四方服勇决。

壮士敛精魂,里巷犹呜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22

原文展示

张云第一百一十一
痛愤寄所宣,四方服勇决。
壮士敛精魂,里巷犹呜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痛心与愤怒。他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宣扬正义、号召勇士奋发向上的理想中。四方的人们都被这种勇气所感染,勇敢地做出决断。壮士们收拢心中的精气神,然而在街巷之中,依旧传来悲伤的哭泣声。

注释

  • 痛愤:痛苦与愤怒。
  • :寄托。
  • 所宣:所宣扬的事情或理想。
  • 四方:四面八方,指各地的人们。
  • :被感染、感动。
  • 勇决:勇敢地做出决断。
  • 壮士:有气节、有胆略的人。
  • 敛精魂:聚集精神和气力。
  • 里巷:街道。
  • 犹呜咽:仍然在哭泣,悲伤未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廷亮,号孔武,南宋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抗击蒙古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成为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灭亡的痛心与对人民疾苦的愤慨。文天祥在历史巨变的背景下,试图激励同胞们团结斗争,捍卫家国。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历史使命感。诗的开篇“痛愤寄所宣”直接点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愤怒,表明他对国家沦陷的深切关怀。接下来的“壮士敛精魂”,则描绘了壮士们在逆境中收拢心神,准备奋起反抗的场景,这不仅是对壮士勇气的赞美,也是一种号召,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里巷犹呜咽”一句则引人深思,它不仅展现了人们的悲痛与无奈,也反映出国家动荡带来的深重影响。诗人通过对比,展现出壮士们与普通百姓之间的情感联系,强调了在国家危亡时每一个个体的悲伤与责任。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控诉,更是对未来的期望与呼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痛愤寄所宣:诗人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寄托在对抗外敌、宣扬正义的理想上。
    • 四方服勇决:各地的人们都被这种勇气感染,纷纷做出勇敢的决策。
    • 壮士敛精魂:勇士们聚集自己的精神和力量,准备迎接挑战。
    • 里巷犹呜咽:街巷中依然回荡着人们的悲哀与哭泣,反映出国家和人民的苦难。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痛愤”与“勇决”,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力度。
    • 拟人:将无形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易感同身受。
  •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民族精神的呼唤,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团结奋起。

意象分析

  • 痛愤:象征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 壮士:代表了民族的力量与勇气,象征着希望。
  • 里巷呜咽:体现了普通百姓的苦痛,反映出国家动荡对社会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痛愤寄所宣”中的“寄”是什么意思?

    • A. 寄托
    • B. 邮寄
    • C. 停留
  2. “里巷犹呜咽”的意思是?

    • A. 街道依然热闹
    • B. 街道仍然悲伤
    • C. 街道上人们欢笑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愤怒
    • C. 对个人命运的叹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
  • 《春望》:杜甫在战乱中的痛苦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示儿》(陆游):同样是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后代的期望。二者都传达了在国家动荡中个人的责任与使命感,但文天祥更加强调团结与奋起的勇气,而陆游则着重于个人对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摸鱼儿 其一 中秋旅寓,寂寥寡欢,对月抒怀,爰成斯制 摸鱼儿 芡 摸鱼儿 得汪舍亭婺州晚春见怀诗用蜕岩韵答之 摸鱼儿 哭王生 摸鱼儿 春雨哭远公 摸鱼儿 摸鱼儿 其二 题沈南疑紫茜村庄图 摸鱼儿 其五 摸鱼儿·庚寅重阳后二日同何一山、冯遂知放舟瑶溪,访杨椒叟半园、居古泉啸月琴馆,席上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乳熟 巾字旁的字 齐编 鸟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衣不蔽体 毛发倒竖 俭恭 马字旁的字 齐制 悬磬之居 首字旁的字 包含止的成语 百二金瓯 鹊垒巢鸠 包含诋的词语有哪些 火树银花 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