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6:21
路傍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在路边偶然遇见一个卖柴的人,他告诉我高沙处可以问路。从这里到我的家还有三十里,山坳之处可以暂时避避风尘。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遇见卖柴人和行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的依恋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其一生致力于抵抗外敌侵略,维护国家尊严,以诗表达其忠贞之志。
《至扬州》成诗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在战乱中思乡,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至扬州》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常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诗中通过与卖柴人的偶遇,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诗中得到了体现,卖柴人象征着朴实的民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诗人提供方向和慰藉。诗歌的节奏轻松而自然,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字里行间,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更隐含了对即将到来的风尘仆仆生活的无奈,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文天祥对家国情怀的执着与思索。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外界纷扰的无奈。
诗中“邂逅”一词的意思是:
A. 遇见
B. 分离
C. 旅行
诗中的“高沙”可能指:
A. 水边
B. 沙地或地名
C. 山峰
“风尘”在诗中象征:
A. 旅行的辛苦
B. 家乡的安宁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1.A 2.B 3.A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文天祥的《至扬州》更着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以及对故乡的情感。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但文天祥更强调生活的朴实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