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5:19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游人带着书信离去,黄昏时分又返回灵台(隐居之所)。
寻访道理的朋友,带着青囊去算命。
听到黄莺的鸣叫,忽然来访,题下凤字久久徘徊。
手握着空虚的石髓,金经的秘密却无法打开。
我还怀疑这位隐者,似乎又像是洛阳的才子。
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始,号少白,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与文章。他以感伤的情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而闻名,是唐代初期的诗歌革新者之一。
《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替之际。诗人追寻隐居的理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道理、仙友的渴望。
这首诗以游人的来访为引子,借由黄昏时分的景象,勾画出一个隐居的环境。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与思索,游人带着书信而来,象征着对理想与道理的追求。薄暮的时光映衬着诗人的沉思,传道寻友的渴望,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一句,将自然的声音与人际交往结合,黄莺的鸣叫仿佛在引导着朋友的到来。然而,手握空虚的石髓与金经的秘密却无法开启,显示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深的怀疑,是否隐者真如洛阳才子般有才华,却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复杂性。
全诗通过描绘游人、黄莺、隐士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与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诗中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青囊卖卜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石髓”象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