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04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作者:羊士谔(唐代)
玉颜红烛忽惊春,
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
不因惆怅为行人。
夜宴中,烛光映照着她的美丽容颜,仿佛惊动了春天的气息。她轻盈地走动,像在水面上行走,轻轻拂去地上的尘埃。她本该在此时放声歌唱,收起眉头的愁苦,却并不是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
本诗没有特别引用的典故,但“微步凌波”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女子的轻盈和优雅的赞美,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女性之美和宴会场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常聚于酒宴之中,吟诗作对。诗中描绘了宴会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夜宴中的优雅姿态,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悟。开头两句通过“玉颜红烛”,描绘了女子在烛光下的美丽,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微步凌波暗拂尘”则通过轻盈的步伐,表现出女子的灵动与优雅,仿佛她在水面上行走,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接下来的“自是当歌敛眉黛”,则揭示了尽管她应当放声歌唱,但却因离别而收起了眉头,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结合了欢愉与惆怅,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美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淡然,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欢愉又有惆怅。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士谔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玉颜”指的是?
a) 美丽的面容
b) 夕阳的颜色
c) 春天的景象
d) 烛光的闪烁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愁
c) 淡然
d) 愤怒
答案: 1-b, 2-a, 3-c
对比羊士谔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送别主题,但羊士谔更侧重于描绘女子的优雅与宴会的氛围,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离别的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