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时间: 2025-05-02 03:52:04

诗句

玉颜红烛忽惊春,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不因惆怅为行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2:04

原文展示:

彭州萧使君出妓夜宴见送
作者:羊士谔(唐代)
玉颜红烛忽惊春,
微步凌波暗拂尘。
自是当歌敛眉黛,
不因惆怅为行人。

白话文翻译:

夜宴中,烛光映照着她的美丽容颜,仿佛惊动了春天的气息。她轻盈地走动,像在水面上行走,轻轻拂去地上的尘埃。她本该在此时放声歌唱,收起眉头的愁苦,却并不是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

注释:

  • 玉颜:形容女子美丽的面容。
  • 红烛:指烛光,寓意温暖与明亮。
  • 微步:轻柔的步伐。
  • 凌波:比喻在水面上行走,形容轻盈。
  • 拂尘:轻轻扫去尘土,象征轻盈的动作。
  • 当歌:应当歌唱,表示欢乐。
  • 敛眉黛:收起眉头,黛指眉毛,形容愁苦或忧伤。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引用的典故,但“微步凌波”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女子的轻盈和优雅的赞美,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女性之美和宴会场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安定,文人雅士常聚于酒宴之中,吟诗作对。诗中描绘了宴会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在夜宴中的优雅姿态,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的追求与感悟。开头两句通过“玉颜红烛”,描绘了女子在烛光下的美丽,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微步凌波暗拂尘”则通过轻盈的步伐,表现出女子的灵动与优雅,仿佛她在水面上行走,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接下来的“自是当歌敛眉黛”,则揭示了尽管她应当放声歌唱,但却因离别而收起了眉头,这种情感的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结合了欢愉与惆怅,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美与离别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颜红烛忽惊春:女子的美丽容颜在烛光的映照下,仿佛让春天为之惊动。
  2. 微步凌波暗拂尘:她轻盈地走动,像在水面上行走,轻轻拂去尘埃,展现出优雅的姿态。
  3. 自是当歌敛眉黛:她理应在此时放声歌唱,但却因离别而收起了眉头,表现出微妙的情感转变。
  4. 不因惆怅为行人:她并非因为离别而感到惆怅,暗示了对离别的淡然与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轻盈步伐比作“凌波”,形象生动。
  • 拟人:将春天拟人化,突显女子的美丽影响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淡然,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欢愉又有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颜:象征女性的美丽与纯洁。
  • 红烛:象征温暖的气氛与光明的未来。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微步:象征优雅与轻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士谔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玉颜”指的是? a) 美丽的面容
    b) 夕阳的颜色
    c) 春天的景象
    d) 烛光的闪烁

  3.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愁
    c) 淡然
    d) 愤怒

答案: 1-b, 2-a,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对比羊士谔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送别主题,但羊士谔更侧重于描绘女子的优雅与宴会的氛围,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离别的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八翁吟十首 其九 八翁吟十首 其八 八翁吟十首 其四 八翁吟十首 其一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其一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三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二 孤宦 泛湖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变幻无穷 病字头的字 斯螽 领异标新 疋字旁的字 意气洋洋 包含颜的词语有哪些 诡名 剩菜残羹 页字旁的字 秉钧当轴 汉人煮箦 谲怪之谈 包含欢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自达 羽字旁的字 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