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木兰花·触涂是碍》

时间: 2025-05-02 18:52:33

诗句

触涂是碍。

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

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

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

还取青天白日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2:33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触涂是碍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触涂是碍。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触碰烦恼是障碍,随它浮沉又何必改变呢?
有些人自以为是,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沾尘世的污垢。
只是空谈千种手法,万物的执持都在于此。
气候融洽舒适,何必再去追求那青天白日的时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触涂:指触碰到烦恼或困扰。
  • 浮沈: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 :指世俗的事务或烦恼。
  • 谩夸:空口夸口。
  • 执持:握持,掌握。
  • 气候融怡:指气候和谐舒适。
  • 青天白日:象征明亮美好的时光。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对浮华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惟忠,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体现了文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阶层对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重新思考。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物欲和名利的超脱,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开头的“触涂是碍”,点明了生活中的烦恼是人心所造成的障碍。诗人似乎在劝诫读者,要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变化,而非随波逐流、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

接下来的“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则揭示了社会中那些自以为是、妄自菲薄的人。他们虽然处于世俗中,却自我标榜与世无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讽刺。接着,诗人提及“千手”、 “千物”,强调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表面上的超脱并不能真正摆脱世俗的牵绊。

最后一句“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则是对理想状态的追求,诗人希望在和谐的环境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整首诗在表达对浮华的反思、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中,透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气息,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触涂是碍”:指出困扰人的烦恼。
  • “一任浮沈何必改”:面对变化,选择不去强求,顺其自然。
  • “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 “谩夸千手,千物执持都是有”:强调表面的修行与内在的执着。
  • “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照:通过对比自我标榜与现实的矛盾,增强讽刺效果。
  • 比喻:用“千手”暗喻各种生活选择与困扰。
  • 反问:反映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浮华世俗的超脱与内心宁静的渴望,表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触涂:象征烦恼与障碍。
  • 千手:象征多种选择与手法。
  • 青天白日:象征理想与清明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触涂”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烦恼
    C. 生活的追求
    答案:B

  2. “一任浮沈何必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随波逐流
    B. 坚持不变
    C. 顺其自然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青天白日”,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理想的宁静
    C. 纷扰的世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减字木兰花》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之仪更为沉静,强调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为豪放,表达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李之仪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秋日咏蝉 七夕有感 送崔秀才二首 西宫怨 送良玉人上还昆山 送宋中道太博倅广平 重过瓜步山 和江邻几咏雪二十韵 十月十八日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赐奠 迷迷惑惑 一字旁的字 包含诵的词语有哪些 写法 乙字旁的字 枯枝败叶 灰劫 项橐 長字旁的字 倾家竭产 狼狈周章 背世 食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和衣而卧 包含亢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