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人伤春》

时间: 2025-07-26 19:41:29

诗句

入帘轻絮故依人,梦后题诗欲判春。

纵使相思解销骨,此情终未作黄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41:29

原文展示:

和人伤春
入帘轻絮故依人,梦后题诗欲判春。
纵使相思解销骨,此情终未作黄尘。

白话文翻译:

在轻轻垂下的帘子后,柔软的絮儿依然缠绕着人;梦醒之后,我在纸上写下诗句,想要借此辨认春天的来临。即使思念的情感能够让我消融成骨头,但这份情感终究还是未曾化为尘埃。

注释:

  • 轻絮:轻柔的丝绸,象征柔情。
  • 依人:形容对人的思念与依依不舍。
  • 判春:分辨春天的到来。
  • 相思:思念之情。
  • 销骨:形容思念之深,几乎能消融身体。
  • 黄尘:指世俗的喧嚣与浮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 1052-1126),字方回,号秋水,宋代词人,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风格清新、婉约,擅长以清丽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助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思索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人伤春》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思念。诗的开头以“轻絮”描写出温柔的春日氛围,轻柔的絮儿仿佛在映衬着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念。接着,通过“梦后题诗”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爱情的期待。然而,尽管思念让人几乎消融成骨,最终却是“此情终未作黄尘”,显示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逝去爱情的哀伤,令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离愁的交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帘轻絮故依人”:透过帘子,轻柔的絮儿仿佛依偎着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场景,象征着思念的情感。
    • “梦后题诗欲判春”:梦醒之后,诗人写下诗句,意在通过文字辨认春天的来临,体现出对春的期待。
    • “纵使相思解销骨”:即使思念之情使人几乎消融成骨,也表达了对深刻情感的无奈与痛苦。
    • “此情终未作黄尘”:尽管情感如此深厚,最终却未能化为世俗的尘埃,暗示情感的永恒与无法忘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销骨”形容思念之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强烈。
    • 拟人:轻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仿佛春天也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思念与强烈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无奈与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轻絮:象征柔情,代表春天的温暖与恋爱的甜美。
  • :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相思:代表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体现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温暖?

    • A. 雨
    • B. 轻絮
    • C. 花瓣
  2. “纵使相思解销骨”中“销骨”意指什么?

    • A. 幸福
    • B. 思念之深
    • C. 疲惫
  3. 诗中“此情终未作黄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爱情的放弃
    • B. 对情感的珍惜与无奈
    • C.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同样表达思念的李清照《如梦令》相比,贺铸的《和人伤春》更为内敛,情感更加深沉,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二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风貌。

参考资料:

  • 《宋代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贺铸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雨后 陆尧夫母吴夫人挽词 与孙太冲游湖上寺 游道谦庵 再次前韵六首 奉和李元叔察院秋怀 舟中即事 自铅山如鹅湖 赵表之送梅并诗次韵四首 偶成梅咏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戈卸甲 夭矫不群 貝字旁的字 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蹴践 包含粱的词语有哪些 污佞 耂字旁的字 交神 揎拳攞袖 雨字头的字 珍草 耳刀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努牙突嘴 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救斗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