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秦少章题汉江远帆五首》

时间: 2025-05-02 20:24:10

诗句

楚山全控蜀,汉水增吞吴。

老眼知佳处,曾看八境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4:10

原文展示:

楚山全控蜀,汉水增吞吴。
老眼知佳处,曾看八境图。

白话文翻译:

楚山完全俯瞰蜀地,汉水不断涌向吴地。
年老的眼睛知道好地方,曾经看过八境的图画。


注释:

  • 楚山:指的是楚国的山脉,通常与湖北有关,象征着蜀地的边界。
  • 全控:完全控制,俯瞰。
  • 汉水:即汉江,是流经湖北和陕西的重要河流。
  • 增吞:不断增加,吞没。
  • 老眼:年长者的眼睛,暗示阅历丰富。
  • 佳处:好的地方。
  • 八境图:指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图,通常描绘八种不同的景致,象征自然的美。

典故解析:

  • 楚山汉水:两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常被用来描绘南北的景象和历史的变迁。
  • 八境图:出自古代山水画,象征着山水的多样性和变化,常用来形容视觉上的美感和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晃冲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诗人可能游历于汉江附近,感受自然风光,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写下这几首诗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江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对楚山和汉水的描写,表现出自然的广阔和壮丽,楚山的高耸和汉水的奔流,形成了南北交融的画面。诗中“老眼知佳处”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美景的珍惜与感悟,年长的眼睛中积累了丰富的自然体验和智慧。从“曾看八境图”可看出,诗人不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的美,更从中领悟出人生的哲理。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楚山全控蜀:描绘了楚山的高耸,象征着对蜀地的俯瞰,表现出一种力量与广阔的感觉。
    • 汉水增吞吴:汉水奔流不息,吞没吴地的意象,表现自然的无情与壮丽。
    • 老眼知佳处:诗人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之美,表现了对美的敏感与珍惜。
    • 曾看八境图:提及八境图,传达了对美的追寻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楚山与汉水、控蜀与吞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
    • 比喻:汉水的奔流,如同时间的流逝,象征着历史的变迁。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体现了对家国山河的热爱,反映了个人的感悟与哲思。


意象分析:

  • 楚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代表南方的文化。
  • 汉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表现自然的力量。
  • 老眼:代表着智慧与阅历,体现人的成长与感悟。
  • 八境图:象征着自然的美与多样性,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汉水”指的是哪条河流?

    • A. 长江
    • B. 黄河
    • C. 汉江
    • D. 珠江
  2. “老眼知佳处”中的“佳处”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重要的地点
    • C. 知识的积累
    • D. 朋友的聚会
  3. “曾看八境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自然的向往
    • C. 对人生的无奈
    • D.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美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结合自然与人生哲理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晃冲之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晃冲之更注重历史和地域的交融,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3. 《唐诗宋词选》

相关查询

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 齐天乐(赠童瓮天兵後归杭) 齐天乐 忆梅集山中白云句 齐天乐 其一 人日竹仙招饮六缘馆,为消寒第九集 齐天乐 齐天乐 石窗丈以非洲红豆词索和 齐天乐 刘太守之任湖广宪副 齐天乐 江南秋爽,有怀闽广旧游,赋寄中山大学及集美学校老同学及诸友好 齐天乐 双十节感赋 齐天乐 新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丧魄 明鉴万里 尘垢秕糠 以身试法 细微末节 龠字旁的字 蜂腰鹤膝 波脚 包含帏的词语有哪些 山情水意 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丝 氏字旁的字 蓼扰 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