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0:40:37
原文展示:
两行清泪语前流,
千里佳期一夕休!
倚柱寻思倍懊恨,
寂寥灯下不胜愁。
白话文翻译:
两行清泪在面前流淌,千里之外的约定在一夕之间结束了!我倚着柱子思索,心中更加懊恼,寂静的灯下,愁苦无以言表。
注释:
- 清泪:清澈的眼泪,象征悲伤和失落。
- 佳期:美好的约定或相会的日子。
- 倚柱:靠在柱子上,表示思考或沉思的姿态。
- 懊恨:后悔和怨恨,心中充满不甘。
- 寂寥:孤独寂静,形容一种孤独的状态。
- 灯下:在灯光下,象征着夜晚的思索和孤独。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佳期”这个词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着美好相聚的时刻,常与离别、思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云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离别时刻,表达了对佳期的渴望与失落,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情感的重视和对离别的惋惜。
诗歌鉴赏:
《集唐绝句十首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抒情绝句,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愁苦。两行清泪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而千里佳期的结束则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失去的痛苦。诗人倚柱而思,既是一种身体上的倚靠,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体现了在孤独、寂寥的环境中,思绪的纷乱和情感的深刻。最后一句“寂寥灯下不胜愁”,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氛围,也突显了诗人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愁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行清泪语前流:诗人用“清泪”形象地描绘出悲伤的情绪,流泪的动作暗示着内心的苦楚。
- 千里佳期一夕休:美好的约定在一夕之间结束,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相聚的短暂。
- 倚柱寻思倍懊恨:此句表现出诗人倚靠在柱子上深思的状态,愁苦和懊恨交织,体现了对失去的深切反思。
- 寂寥灯下不胜愁:灯光下的孤独感四溢,愁苦难以承受,营造出一种深夜思索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泪语”与“佳期”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清泪、佳期、柱子、灯下等意象交织,构建了悲伤的情境。
- 比喻:用“清泪”比喻悲伤的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在孤独的灯下,愈加感受到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清泪:象征着悲伤和思念,表现出情感的真挚。
- 佳期:代表着美好的时光与期盼,强调了失去后的遗憾。
- 灯下:象征孤独的思索与寂寞的情感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泪”象征什么?
-
诗中的“佳期”指的是?
- A. 美好的相聚
- B. 失去的朋友
- C. 旅行的计划
-
“倚柱寻思倍懊恨”中的“懊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比较贾云华的《集唐绝句十首 其一》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贾云华更侧重于内心的愁苦,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