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柳絮次陶庵韵》

时间: 2025-05-02 19:31:11

诗句

茫茫如梦复如尘,时逐游丝送暮春。

连臂踏歌招不得,就中愁杀倚楼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1:11

原文展示:

茫茫如梦复如尘,
时逐游丝送暮春。
连臂踏歌招不得,
就中愁杀倚楼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迷离与愁绪。春天如梦般虚幻,像尘埃般轻柔,时光在游丝般的细微中悄然流逝,带走了春天的余晖。人们在歌声中舞动,然而却无法相互招手,心中愁苦的情绪无处诉说,尤其是倚靠在楼上的人,更是感到无比的伤感。

注释:

  • 茫茫: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 如梦复如尘:比喻春天的景象既梦幻又轻盈,如同尘埃一般。
  • 游丝:细如丝的游动物,象征春天的流逝。
  • 踏歌:指边走边唱,表示欢乐的情景。
  • 招不得:无法招手呼唤,暗示隔绝与无奈。
  • 愁杀:形容愁苦得令人窒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声,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为题材,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之际,诗人在此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想借此表达对流逝时光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柳絮次陶庵韵》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开篇以“茫茫如梦复如尘”引入,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之中,春天的景象在眼前浮现,却又悄然消逝。诗中“时逐游丝送暮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如同细丝般轻柔而无形,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接下来的“连臂踏歌招不得”,展现了人们在欢愉中却无法彼此呼应的孤独感,诗人用“招不得”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与无奈,特别是在春天这个象征生机与和谐的季节,愁苦的情感愈发显得触动心弦。

最后一句“就中愁杀倚楼人”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倚楼而望的孤独者,面对春天的美好,却因心中愁苦而无法享受。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人生的遗憾,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茫茫如梦复如尘:开篇描绘春天的模糊与短暂,梦幻般的意象让人感到无所依靠。
  2. 时逐游丝送暮春:时间如游丝般轻盈,暗示春天即将结束,带来一种惋惜感。
  3. 连臂踏歌招不得:欢快的歌声中却感到无奈,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令人心生愁苦。
  4. 就中愁杀倚楼人:倚楼而望的人,内心深处的愁苦更显沉重,勾勒出孤独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梦和尘,突显其虚幻与轻盈。
  • 拟人:时间被赋予了游丝的形象,增强了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表现出对称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感慨春天的短暂与人生的孤独,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惋惜。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诗中却转化为短暂与惆怅。
  • 游丝:代表流逝的时间,细腻且无形。
  • 倚楼人:象征孤独与无奈,反映出人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絮次陶庵韵》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江声
    C. 李白
    D. 白居易

  2. 诗中“时逐游丝送暮春”意指什么? A. 春天已经结束
    B. 时间流逝如丝
    C. 春天非常美丽
    D. 游丝是春天的象征

  3. “连臂踏歌招不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而江声的诗则充满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通过自然景物传达诗人的情感,与《柳絮次陶庵韵》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春天的诗歌与情感》

相关查询

送黎舍人美周 春日山居 春日偕女伴欧琼芝李弱仙邓羽卿过白衣庵 其二 春日偕女伴欧琼芝李弱仙邓羽卿过白衣庵 其一 冬日招彭孟阳寻梅分赋 咏手钏 赠邻姬 夏日山居 东洲病剧寄一笺与孟阳兼附以诗 秋宵病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靣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西字头的字 昆丘 人事无常 运筹谋画 贻开头的成语 大风之歌 与民同忧 井臼亲操 挠腮撧耳 乡愚 父字头的字 辰字旁的字 理世 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歹结尾的成语 瞥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