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定州寺》

时间: 2025-08-02 14:06:30

诗句

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

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更可有因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14:06:30

原文展示:

回看佛阁青山半,
三四年前到上头。
省得老僧留不住,
重寻更可有因由。

白话文翻译:

回首望去,佛阁矗立在青山之中,
三四年前我曾到过那里。
想来老僧也难以长久留住,
再去寻找,或许还有新的理由。

注释:

  • 回看:回头看,指回首望去。
  • 佛阁:指佛教寺庙的楼阁。
  • 青山:青色的山,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
  • 老僧:年长的和尚,象征佛教的传承与智慧。
  • 留不住:无法长久停留,表达一种无奈。
  • 重寻:重新寻找,再次去探访。
  • 因由:理由,原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建(约769年-830年),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襄阳。其诗多描写山水风景,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情和写景。王建的诗歌受李白、王维影响,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王建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佛阁和青山,既是实景描写,也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追求。

诗歌鉴赏:

《望定州寺》通过简单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的“回看佛阁青山半”不仅描绘了景色,更引发了对往昔的追忆。青山与佛阁的结合,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庄严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省得老僧留不住”,则是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老僧的形象不仅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苦短。诗人虽有所留恋,但也清楚地认识到一切都无法长久。

最后一句“重寻更可有因由”则是对未来的期许,虽然老僧难以留住,但诗人依然希望通过再次的探访,寻找新的意义与理由。这种对于生活的探索和不屈的精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一种人生观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信仰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看佛阁青山半”:回头看去,佛阁与青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
  2. “三四年前到上头”:提及自己曾在三四年前造访此地,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3. “省得老僧留不住”:感叹时间流逝,老和尚无法长久地守留在此,暗示生命的无常。
  4. “重寻更可有因由”:尽管老僧不能长留,诗人依然希望能再次探访,这里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探索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回看”与“重寻”,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佛阁与青山的结合象征着精神的归宿。
  • 排比: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与思索。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阁:象征着信仰与内心的宁静,是诗人精神追求的寄托。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永恒与宁静,反衬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老僧:代表着智慧和岁月的沉淀,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僧”象征着什么?

    • A. 年轻人的活力
    • B. 佛教的智慧与生命的短暂
    • C. 财富的积累
    • D. 忘却的过去
  2. 诗人希望通过“重寻”来达到什么目的?

    • A. 追求物质享受
    • B. 寻找新的理由与意义
    • C. 避免现实生活
    • D. 逃避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山水,表达隐逸生活的闲适,但更多着眼于自然之美。
  2. 杜甫《登高》:关注人生的苦难与无奈,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王建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风中柳 落花 风中柳(闺情) 风中柳 山志 风中柳 夏日泛舟湖上 风中柳 春闺 月边娇 美人小相 月边娇 题马湘兰疏竹幽兰图 月边娇 己未长安元夕 月边娇 月边娇 刳橘而空,其中注膏油,燃之红润可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痴云騃雨 椑榼 示字旁的字 轻重失宜 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省事宁人 颤涩 捣枕槌床 疋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包含镬的词语有哪些 如原以偿 销亡 草菅人命 二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文结尾的成语 赫然耸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