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旧(九首)》

时间: 2025-04-22 17:40:13

诗句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40:13

原文展示:

感旧(九首) 作者:方孝孺 〔明代〕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林郑以文学为我家业,其议论如波澜般广阔无边。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我望断嶓江,期盼着八月的归舟。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郑: 指林则徐和郑成功,两人均为历史上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波澜议论: 形容议论广泛而深刻。
  • 嶓江: 指长江。
  • 八月槎: 指八月归来的船只,槎即木筏,这里指船。

典故解析:

  • 八月槎: 出自《荆楚岁时记》,记载了张骞乘槎寻河源的故事,后用来比喻归乡或归来的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希庵,江西临川人。其诗文风格清新,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在明代,文学被视为士人的重要修养,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首句“林郑为文学我家”,直接点明了文学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将其视为家业,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次句“波澜议论阔无涯”,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文学探讨的热情。后两句“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郑为文学我家:林则徐和郑成功在文学上的成就被作者视为家业,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和追求。
  2. 波澜议论阔无涯: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文学探讨的热情和追求。
  3. 两年不见何时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4. 望断嶓江八月槎: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
  • 借代:用“八月槎”借代归来的船只,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文学与友情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
  • 嶓江:指长江,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思念。
  • 八月槎:象征归来的船只,寄托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林郑”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林则徐和郑成功 B. 林语堂和郑板桥 C. 林徽因和郑振铎 答案:A

  2. “八月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归来的船只 B. 离别的船只 C. 远行的船只 答案:A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文学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送别。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通过古原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感旧(九首)》: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但前者更侧重于送别的场景,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文学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方孝孺诗集》:收录了方孝孺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陈山人读书罗浮 送陈明府 喜欧桢伯虞部致政南归复海西社 游鼓山喝水岩 寄彭秋潭大令 送赵修撰出使琉球 忆汉月 残菊 寄堵乐耕 其二 寄堵乐耕 其一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里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擎天手 克字旁的字 方案 寝皮食肉 提手旁的字 避之若浼 千难万苦 包含菽的词语有哪些 拼客 捻诀 殳字旁的字 入冥 弊帚千金 一搭一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