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4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40:13
原文展示:
感旧(九首) 作者:方孝孺 〔明代〕
林郑为文学我家,波澜议论阔无涯。 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林郑以文学为我家业,其议论如波澜般广阔无边。两年未见,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我望断嶓江,期盼着八月的归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希庵,江西临川人。其诗文风格清新,主张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在明代,文学被视为士人的重要修养,作者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首句“林郑为文学我家”,直接点明了文学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将其视为家业,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重视。次句“波澜议论阔无涯”,用波澜比喻议论的广泛和深刻,展现了作者对文学探讨的热情。后两句“两年不见何时到,望断嶓江八月槎”,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文学与友情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林郑”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林则徐和郑成功 B. 林语堂和郑板桥 C. 林徽因和郑振铎 答案:A
“八月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归来的船只 B. 离别的船只 C. 远行的船只 答案:A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文学的热爱 B. 对友人的思念 C. 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