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2:38
九日
作者: 罗公升 〔宋代〕
客楼坐阅帝居移,强赋愁边九日诗。
称寿无从辜菊把,避灾何处愧茱枝。
兴如陷贼蓝田月,吟到闻兵汉北时。
万里朔风将梦去,故园鸥鹭诉相思。
在客楼上,我观看着皇帝的宫殿迁移,强迫自己在愁苦的边缘写下这首九日的诗。
祝寿的时刻无法辜负了手中的菊花,避灾的时候又何处能让人不愧对那茱枝呢?
兴致如同被贼困住的蓝田月,吟咏到听闻汉北的战事时。
漫漫北风将我的梦境吹散,故乡的鸥鹭在诉说着我的思念。
作者介绍:罗公升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因身处异地,感到对故乡的思念与节日的孤独,表达了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慨。
《九日》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重阳节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即以“客楼坐阅帝居移”引出主题,显示出诗人身处权力中心却感到孤独和愁苦。随着诗句的逐渐推进,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紧密结合,得以展现出一种苦涩的美感。
诗中“称寿无从辜菊把,避灾何处愧茱枝”两句,体现了重阳节的祝寿习俗,但又夹杂着对生命脆弱的叹息,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与情感。这种对比使得整个诗篇在欢庆与忧愁之间摇摆,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后面几句“万里朔风将梦去,故园鸥鹭诉相思”则将诗人的思乡情愈加浓烈,北风的冷酷与故乡鸥鹭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基调。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九日》不仅是一首节日的诗,更是一曲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身世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折射出对人生无常与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诗人写作《九日》的原因是什么?
“兴如陷贼蓝田月”中的“贼”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菊花”在重阳节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