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4:38
竹枝歌
作者: 孙嵩 〔宋代〕
巴子城荒非昔人,
公孙何处问遗民。
千年惟有武侯碛,
留与踏歌行早春。
这首诗描绘了巴子城的荒凉,已不是昔日的繁华;公孙(即公孙策)在哪里去打听那些遗留下来的百姓呢?千年来,只有武侯碛的沙土依然存在,留给人们在早春时踏歌吟唱。
作者介绍:孙嵩(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语言清新,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北朝之后的社会变迁之际,诗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对往昔繁华的追思,表达了对遗民的关怀。
《竹枝歌》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中通过对巴子城荒凉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巴子城荒非昔人”,直接点明了城池的衰败,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接着,诗人提到公孙策的身影,似乎在询问那些失去家园的遗民,体现出对民生的关心与思考。
“千年惟有武侯碛”一句,突出了一种历史的延续感。尽管人去楼空,唯有这片土地仍在,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历史的沉淀。同时,提到“留与踏歌行早春”,则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温暖与希望,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生,尽管历史的沧桑仍在,但生活依旧要继续,带着对往昔的怀念,踏歌而行。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深厚的情感,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人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情的关怀,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巴子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无情感慨。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涵盖了对《竹枝歌》的多角度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