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7:47
《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豢龙》
魏了翁
这首诗描绘了天地包含万物的广阔,像一个巨大的网,包罗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人在宇宙之间,面临着利益与危害的权衡。宇宙间的气息贯穿四季,五种风和十场雨共同作用。神龙被人所驯养,然而在这过程中却不被尊重。河流有着背负图案,庭院中却没有涓涓流水的女子。义理不够明晰,人情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疑虑和沮丧。身处职分中,往往会违背自己的初衷。同室同居的人相互争斗,自己却被隔离在外。帝王对龙的驯养意图,最终会被抛弃,无法再得其所。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并非没有灵性,但他们却无处可去。生与息互相交替,无论古今变化如初。古人懂得天意,万物都应在我掌控之中。虫子无法理解龙的伟大,就像士人对待普通人一样。如今为什么没有人,甚至能够见证内心的真实呢?声音和谐像凤凰来仪,内心平静如同驾车的缰绳,更何况在众人之中,治乱之间都只是一句话。想要进入却被关在门外,谁能随意出入呢?如今的事情缺乏人心,作诗寄托在农田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50-1320),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对诗词的创作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诗风多以议论、抒情为主,常常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现象进行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是魏了翁为好友袁侍郎所作,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以及对社会伦理的关切。诗中通过龙的象征,反映了对权力、义理与人心的种种困惑与质疑。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与自然、他人之间的关系。诗中提到的神龙,象征着力量与尊严,却又被驯养和忽视,体现了对权力的反思与对人性本质的揭示。
整首诗的结构层次分明,前半部分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后半部分则逐渐引入对人心和社会的思考。特别是“欲入而闭门,谁出不由户”一句,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在形式上,魏了翁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使得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引人深思,也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魏了翁对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揭示了在权力与个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心涣散、社会动荡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灵”分别是哪些?
a)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b) 凤凰、龙、虎、蛇
c) 风、雨、雷、电
诗中“同室操戈”是什么意思?
a) 同居的人相互争斗
b) 家庭和睦
c) 兄弟相互扶持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轻视自然
b) 敬畏自然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