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

时间: 2025-05-07 07:15:43

诗句

新诗妙处古人过,节制场中老伏波。

枯肠亦知费搜搅,奈此风景触拨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43

原文展示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
作者:魏了翁

新诗妙处古人过,
节制场中老伏波。
枯肠亦知费搜搅,
奈此风景触拨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情怀与感慨。诗人感慨新诗的妙处往往超越古人,虽然在诗词的创作中常常面临内心的苦恼,但眼前的美景又不断触动着他的情感,让他难以自已。

注释

  • 新诗妙处:指新诗的优美之处。
  • 古人过:古代诗人所写的诗歌。
  • 节制场:指节制或管理的场合,这里可以理解为诗歌创作的环境。
  • 老伏波:伏波是古代一位著名的将领,这里可以引申为历经沧桑的人。
  • 枯肠:指干枯的肠胃,引申为心情的苦闷。
  • 费搜搅:指费心思去搜寻和烦恼。
  • 奈此风景:奈何眼前的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220—1290),字道纯,号了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风格,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魏了翁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思考与感慨,反映了他对古今诗歌的比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那个时代,诗歌创作受到重视,诗人们常常在自然景色中寻找灵感。

诗歌鉴赏

《次韵李参政秋怀十绝》是一首充满思索与感慨的诗。诗的开头以“新诗妙处古人过”点出诗人的立场,认为新诗的魅力在于其超越了古人的成就,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文人中引起共鸣。接下来的“节制场中老伏波”则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诗人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创作中的艰辛。诗人提到“枯肠亦知费搜搅”,生动地表现了他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挣扎与困惑。

最后一句“奈此风景触拨何”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感叹尽管内心愁苦,但眼前的美景仍在不断触动着他的情感,似乎表达出一种无奈又深邃的情绪。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也使得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诗妙处古人过:诗人在开篇就明确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新诗的许多美妙之处是古代诗人所无法企及的。
  2. 节制场中老伏波:提到古代的名将伏波,暗示自己在诗歌创作中也经历了许多风雨。
  3. 枯肠亦知费搜搅: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困扰,尽管如此,这种情感却是诗人创作的一部分。
  4. 奈此风景触拨何: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自然对其情感的触动。

修辞手法

  • 对比:新旧诗的对比,强调时代变迁。
  • 拟人:自然景色被赋予触动人心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在新旧诗歌间的思索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对创作的执着与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诗:象征着创新与活力。
  • 古人:代表传统与经典。
  • 风景: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认为新诗的优美超过了谁的作品?
    A) 李白
    B) 古人
    C) 杜甫
    D) 白居易

  2. “枯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诗人的身体状况
    B) 诗人的内心困扰
    C) 自然景色
    D) 古代诗人

  3. 诗中的“老伏波”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伏波将军
    D) 杜甫

答案

  1. B) 古人
  2. B) 诗人的内心困扰
  3. C) 伏波将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龚自珍《己亥杂诗》:同样表现了对时代的感慨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李白《将进酒》: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魏了翁的生平与作品分析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凤林桥 游善权 游张公洞 赠陈处士 小园梅未尽放叔用府教以诗索和勉胜韵以谢 眼儿媚二首 其一 促拍满路花 长亭怨慢五首 其四 长亭怨慢五首 其二 长亭怨慢五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爿字旁的字 存档 佻急 夜行昼伏 雨字头的字 置锥之地 言听谋决 索隐行怪 禾字旁的字 包含上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追趋逐耆 歳云 情理 祸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