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3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34:27
原文展示:
鸠声春雨雁声霜,十亩青苗五亩桑。 血泪不啼残后镜,寒砧惟捣嫁时裳。 宵光辞绩潜相谢,苛政催租黯自伤。 辛苦田家锄笠在,孤儿他日便农装。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中传来斑鸠的叫声,秋天的霜中传来大雁的鸣叫。 十亩田地种着青苗,五亩地种着桑树。 不再为破碎的镜子流泪,只在寒冷的砧板上捣打嫁时的衣裳。 夜晚的光线中,默默地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苛刻的政令催促着交租,心中黯然自伤。 辛苦的农家,锄头和斗笠依旧在,孤儿将来也要穿上农装。
注释:
诗词背景:
谈迁是明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坚守贞节的寡妇的生活,她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节,不改嫁,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诗中通过春雨、秋霜、青苗、桑树等自然景象,以及寡妇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她的坚强和辛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苛政和农民的苦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寡妇在春雨和秋霜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她的坚强和辛劳。诗中“血泪不啼残后镜,寒砧惟捣嫁时裳”一句,既表达了寡妇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显示了她面对现实生活的坚强态度。后两句“宵光辞绩潜相谢,苛政催租黯自伤”则进一步揭示了寡妇在夜晚结束劳作后的内心感受,以及她对苛政的无奈和自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寡妇生活的细致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寡妇的生活,展现了她的坚强和辛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苛政和农民的苦难。诗中的寡妇形象,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底层妇女的缩影,体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自强。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血泪不啼残后镜”一句表达了寡妇的什么态度? A. 悲伤 B. 坚强 C. 无奈 D. 怀念
“宵光辞绩潜相谢”中的“宵光”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光线 B. 夜晚的星星 C. 夜晚的月亮 D. 夜晚的灯火
诗中提到的“苛政催租”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农民的勤劳 B. 政府的宽容 C. 农民的苦难 D. 政府的仁政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