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壁二首》

时间: 2025-04-22 00:01:50

诗句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得师全不费功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0:01:50

原文展示: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得师全不费功夫。

白话文翻译:

我前往崆峒山寻求道法,显得多么谦卑啊,但翻阅了无数的炼丹书籍,却越看越觉得自己愚笨。 我穿破了铁鞋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没想到得到师父的指点,竟然毫不费力。

注释: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古代道教圣地之一。
  • 访道:寻求道法或真理。
  • 屈尊:谦卑地请求。
  • 丹书:指炼丹的书籍,也泛指道教经典。
  • 转愚:变得更加愚笨。
  • 着破铁鞋:比喻历尽艰辛,四处寻找。
  • 无觅处:找不到。
  • 得师:得到师父的指点。
  • 全不费功夫:毫不费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字宗禹,号云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歌多涉及道教修炼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寻求道教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谦卑地前往崆峒山访道,但阅读了大量丹书后感到困惑和愚笨。最终,他意外地得到了师父的指点,发现真理其实并不遥远,也不需要费力寻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寻求道教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前两句通过“崆峒访道”和“万卷丹书”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谦卑和困惑。后两句则通过“着破铁鞋”和“得师全不费功夫”的对比,表达了真理的意外获得和轻松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真理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崆峒访道屈尊乎”,表达了作者谦卑地前往崆峒山寻求道法的情景。
  • 第二句“万卷丹书看转愚”,描绘了作者阅读大量丹书后感到困惑和愚笨的心境。
  • 第三句“着破铁鞋无觅处”,通过“着破铁鞋”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历尽艰辛却一无所获的困境。
  • 第四句“得师全不费功夫”,突出了作者意外地得到师父指点,轻松领悟真理的惊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着破铁鞋无觅处”和“得师全不费功夫”的对比,突出了真理的意外获得和轻松领悟。
  • 比喻:“着破铁鞋”比喻历尽艰辛,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和困惑,但真理的获得有时却是意外和轻松的。这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真理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崆峒:象征道教圣地,代表寻求真理的起点。
  • 万卷丹书:象征知识和智慧,但也暗示了困惑和愚笨。
  • 着破铁鞋:象征历尽艰辛,四处寻找。
  • 得师:象征真理的指引和轻松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崆峒”是指什么? A. 山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地名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沮丧 B. 困惑 C. 惊喜 D. 轻松

  3. 诗中的“得师全不费功夫”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理难以获得 B. 真理轻松领悟 C. 真理需要费力寻找 D. 真理无处可寻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涉及道教修炼和自然哲理。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隐逸山林,追求自然和真理的思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夏元鼎《题壁二首》:两者都涉及道教修炼和自然哲理,但李白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而夏元鼎更注重心路历程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夏元鼎的诗歌作品。
  • 《中国道教史》:了解道教历史和文化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深入解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雁来红 其一 点绛唇•消閒 点绛唇 闲情 点绛唇 喜芍药发芽 点绛唇 谭光词为其母寿,光年亦六十矣 点绛唇 次商台符韵送何侍御 点绛唇 其一 送春 点绛唇 春雪晴望 点绛唇 点绛唇 其十二 嘉香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下问 游开头的成语 打成平手 丿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哪会儿 露往霜来 虽开头的成语 金字招牌 枝对叶比 皿字底的字 孙武 斗字旁的字 包含莫的成语 谄徇 陈效 谷字旁的字 别具只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