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05
水调歌头
作者:刘清夫
残腊卷愁去,春至莫间愁。
荣枯会有成说,无处著机谋。
身世石中敲火,富贵草头垂露,
何用苦贪求。
三尺布衣剑,千载赤松游。
忆亲朋,方丱角,总白头。
羊肠世路巇崄,莫莫且休休。
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
争似五湖舟。
万事付蜗角,止坎谩乘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与哲理思考。开头提到冬季的忧愁已去,春天来临不必再感到忧愁。荣华富贵终究会有成败之说,何必在谋划上过于执着。人的命运如同在石头中打火,富贵如同草头上的露珠,何必要苦苦追求。身为普通人,手中握着一把剑,游历千年如赤松子。回忆亲朋好友,虽然都已白头。人生路途曲折艰难,何不暂时停下脚步?选择高官厚禄并不如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五湖之舟更为自在。万事都交给细小的蜗牛,随波逐流也无妨。
刘清夫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常常寓意深刻,体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是在春天来临之际写成,作者通过描绘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这首《水调歌头》虽然在表面上看似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春天的来临象征新生,抒发对旧愁的告别,并通过对荣华富贵的反思,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淡泊。诗中提到的“身世石中敲火”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磨难,隐喻着人们在追求成功与财富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与困惑。通过对比陶渊明的隐逸与范蠡的富贵,诗人更是明确了自己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宁愿在五湖之舟上悠然自得,也不愿陷入权力与财富的争夺中。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忧愁转向豁达,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告别忧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强调人生价值不在于财富与地位,而在于品质与内心的满足。
刘清夫的《水调歌头》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追求财富
B. 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C. 对权力的渴望
D. 亲情的重要性
“身世石中敲火”比喻了什么?
A. 人生的艰辛
B. 财富的追求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好
可以将刘清夫的《水调歌头》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清夫更加关注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性的和谐。两首诗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