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高忠宪公祠》

时间: 2025-04-25 22:37:23

诗句

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

祠掩空山古,人游止水春。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

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7:23

原文展示:

谒高忠宪公祠
作者: 华毓荣 〔清代〕

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
祠掩空山古,人游止水春。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
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在百六十岁时,像孤独的砥柱一样坚定。
祠堂隐匿在空旷的古山中,游人像春水般停留。
遗留下的书信像日月一样悬挂,向他致敬的表文回应着君主的亲宠。
千年之后,这份文化仍在,松树和杉树在晨雨中显得格外新鲜。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六:指的是高忠宪公的年纪,表示他在世时的威望和成就。
  • 砥柱:比喻坚定不移的支柱,形容高忠宪公的品格。
  • :祠堂,祭祀先人的地方。
  • 止水春:形容游人如春水般流动、宁静的状态。
  • 遗书:留下的文书或文章,指的是高忠宪公的遗志。
  • 拜表:向君主致敬的表文。
  • 千载斯文:指的是历经千年仍存的文化和文献。
  • 松杉:松树和杉树,象征坚韧与长青。

典故解析:

高忠宪公,即高惟庸,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忠臣。他以清白和忠诚著称,诗中提及的祠堂是为了祭祀他而建,体现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毓荣,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高忠宪公祠的游览过程中,表达了诗人对高忠宪公的崇敬和对其文化遗产的赞美。反映了清代对忠臣的崇拜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谒高忠宪公祠》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人物崇敬之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高忠宪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的开头以“先生当百六”引入,直接点出高忠宪公的伟大,强调了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接着“砥柱一孤臣”将其比作坚定的支柱,展现出他在动荡时代的坚贞不屈。

“祠掩空山古”,描绘出祠堂的古老与幽静,仿佛在向游人传递着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人游止水春”则描绘了游人如春水般流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忠宪公的尊敬,遗留下来的文书与表文象征着他与天地的联系,表达了对他忠诚的肯定。最后一句“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则强调了高忠宪公的文化遗产在千年之后依然鲜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忠臣的追思,反映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品德的永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生当百六”:指高忠宪公享有的声望与年纪,突显其伟大与长寿。
  2. “砥柱一孤臣”:比喻高忠宪公的坚定品德,显示出他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3. “祠掩空山古”:描绘祠堂所在的环境,古老而幽静,暗示历史的厚重。
  4. “人游止水春”:传达出游人如春水般的流动与宁静,暗示对高忠宪公的怀念与敬仰。
  5. “遗书悬日月”:遗留下来的书信象征着高忠宪公的思想与忠诚,历久弥新。
  6. “拜表答君亲”:强调对君主的忠诚与对高忠宪公的敬意,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7. “千载斯文在”:强调高忠宪公的文化遗产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存在。
  8. “松杉晓雨新”:以自然景象象征着文化的生生不息,暗示生命与文化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忠宪公比作“砥柱”,突出其坚定的品德。
  • 对仗:如“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意象:松杉、晓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忠宪公的崇敬与怀念,表现了对忠诚、品德和文化遗产的重视,传达了历史人物在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砥柱:象征忠诚与坚定。
  2. :象征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纪念。
  3. 松杉:象征长青与坚韧,传递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高忠宪公被比作什么?

    • A. 松树
    • B. 砥柱
    • C. 游人
    • D. 日月
  2. 诗中提到的“止水春”主要形容什么?

    • A. 游人的行为
    • B. 自然景象
    • C. 祠堂的历史
    • D. 高忠宪公的遗书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松杉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文化传承
    • C. 生命的延续
    • D. 忠诚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王勃的作品,探讨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 《滕王阁序》:同样表达对历史人物及文化的追思。

诗词对比:

  • 《谒高忠宪公祠》 vs 《岳阳楼记》:两者都体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文化的重视,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品德的赞美,后者则关注于自然与历史的结合。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目:《清代诗词选》《古典诗词解读》
  • 文章:《高忠宪公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清代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宫词一百首 耿黄门读易帖赞 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 庚子正月彗见於室有诏求言因上己见有感作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妍状 瞠目咋舌 门卡 不赀之赏 武结尾的成语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蒜瓣 一言抄百总 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人旁的字 竹字头的字 浪声浪气 斗鱼 龠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方生方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