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37:23
谒高忠宪公祠
作者: 华毓荣 〔清代〕
先生当百六,砥柱一孤臣。
祠掩空山古,人游止水春。
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
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
这位先生在百六十岁时,像孤独的砥柱一样坚定。
祠堂隐匿在空旷的古山中,游人像春水般停留。
遗留下的书信像日月一样悬挂,向他致敬的表文回应着君主的亲宠。
千年之后,这份文化仍在,松树和杉树在晨雨中显得格外新鲜。
高忠宪公,即高惟庸,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忠臣。他以清白和忠诚著称,诗中提及的祠堂是为了祭祀他而建,体现了后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华毓荣,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社会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高忠宪公祠的游览过程中,表达了诗人对高忠宪公的崇敬和对其文化遗产的赞美。反映了清代对忠臣的崇拜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谒高忠宪公祠》是一首表达对历史人物崇敬之情的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高忠宪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的开头以“先生当百六”引入,直接点出高忠宪公的伟大,强调了其在历史中的重要性。接着“砥柱一孤臣”将其比作坚定的支柱,展现出他在动荡时代的坚贞不屈。
“祠掩空山古”,描绘出祠堂的古老与幽静,仿佛在向游人传递着历史的厚重感。这里的“人游止水春”则描绘了游人如春水般流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后两句“遗书悬日月,拜表答君亲”进一步增强了对高忠宪公的尊敬,遗留下来的文书与表文象征着他与天地的联系,表达了对他忠诚的肯定。最后一句“千载斯文在,松杉晓雨新”则强调了高忠宪公的文化遗产在千年之后依然鲜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对忠臣的追思,反映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品德的永恒,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高忠宪公的崇敬与怀念,表现了对忠诚、品德和文化遗产的重视,传达了历史人物在后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高忠宪公被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止水春”主要形容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松杉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