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8: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18:00
晔晔复煌煌,花中无比方。
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
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
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
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
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
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
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
绛焰灯千炷,红裙妓一行。
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香。
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
好差青鸟使,封作百花王。
这首诗描绘了山石榴花的美丽和生机。花朵在阳光下闪耀夺目,盛开的姿态无与伦比,娇艳的花朵适合小院子,短小的枝条恰好称得起低矮的走廊。原本生长在山头的花,如今却成为了庭院的芳香。成千上万的花瓣,互相倾斜,互相呼应,红色的花朵映衬着朱红色的栏杆,玲珑剔透的花影映在粉墙上。微风吹来,增添了花的姿态,日出时分,阳光帮助花朵闪耀晶莹。花瓣渐渐绽放,犹如胭脂般的萼片,似乎还有琴声在其中。花瓣随风飘散,颜色斑斓却不均匀,仿佛是精心剪裁的彩衣。此时正值花开时节,何处能寻到那传说中的香气?不禁想象,若是能栽种在金阙之中,便可以献给玉皇大帝。希望青鸟能成为使者,封我为百花之王。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人文关怀而闻名。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民间生活。
《山石榴花十二韵》写于农闲时节,诗人在小院中赏花,感慨花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山石榴花为中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花的美丽与生机。全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索。开篇两句“晔晔复煌煌”即以光辉夺目的形象引人入胜,描绘出花的灿烂。接着,诗人用“艳夭宜小院,条短称低廊”展现了花在庭院中的适宜之美,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描绘了花的细致特征和生动的场景,诸如“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显示出花朵的群体美及动态感。后面几句“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花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在最后两句“恐合栽金阙,思将献玉皇”中,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对自然美的崇敬,形成了一种浪漫而又有些忧伤的情感基调。
本诗广泛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绛焰灯千炷”将花朵比喻为火焰,生动形象;“风来添意态”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动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榴花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浪漫而深刻的情感。
山石榴花不仅是自然的美丽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对理想与美的追求。
“晔晔复煌煌”中的“晔晔”表示什么?
诗中提到的“红裙妓”是用来形容什么?
“何处觅天香”中的“天香”指的是什么?
白居易的《山石榴花十二韵》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白居易更侧重于花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反映出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