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时间: 2025-05-04 08:17:59

诗句

碧荑红缕今何在?

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今春唯有荠花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8:17:59

原文展示

东墙夜合树去秋为风雨所摧今年花时怅然有感
作者:白居易

碧荑红缕今何在?
风雨飘将去不回。
惆怅去年墙下地,
今春唯有荠花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中用“碧荑红缕”来描绘往年的繁花似锦,而如今却被风雨摧残,已然不复存在。诗人感慨去年墙下的美好景象,今春唯有野荠的花朵开放,显得格外凄凉。


注释

  • 碧荑:指青绿色的草本植物,常用于形容花草的颜色。
  • 红缕:指红色的丝线,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花朵。
  • 惆怅:形容心中感到忧伤、失落。
  • 荠花:荠荠菜的花,通常是野生植物,象征平凡和无奈。

典故解析

“东墙夜合树”提到了一种植物,夜合树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和短暂的美丽。诗人通过这棵树的凋零,表达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倡导“诗要言之成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其作品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态,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生活的压力之下,诗人通过对往年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生命流转和美好物事逝去的感慨。诗中前两句通过“碧荑红缕”与“风雨”的对比,突显出美好与凋零之间的巨大反差。往年繁华的景象如今已被风雨摧残,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后两句则通过“惆怅”和“唯有荠花开”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情,表现出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同时也隐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巧妙,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得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象的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荑红缕今何在?
    这句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花朵的追忆,暗示这些花朵已经消失不见。

  2. 风雨飘将去不回。
    风雨无情,花朵被摧残,时间一去不复返,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惆怅。

  3. 惆怅去年墙下地,
    诗人回忆起去年墙下的美好景象,心中充满了惆怅。

  4. 今春唯有荠花开。
    现在春天,唯有平凡的荠花开放,显示出一种失落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碧荑红缕”的美好与“荠花开”的平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
  • 拟人:风雨被赋予了摧残的能力,增强了诗句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年繁花似锦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揭示了人生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荑:象征青春与美好。
  • 红缕:象征繁华与艳丽。
  • 风雨:象征无情的时间与自然的力量。
  • 荠花:象征平凡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荑红缕”指的是什么? A. 美丽花朵
    B. 绿色草本植物
    C. 坏天气

  2. 诗人对往年美好时光的情感是? A. 高兴
    B. 惆怅
    C. 无所谓

  3. “今春唯有荠花开”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的另一首作品,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 《春望》:杜甫的作品,描述了战乱中的感慨,与白居易的惆怅情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思念,但李白的思念更多是对故乡的情感,而白居易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李白更倾向于思乡的孤独感,而白居易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遗憾。

相关查询

白马篇 咏秋柳 酬屈突陕 泛吴松江 江上秋怀 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述怀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发后渚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苦雪四首·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意性 枉费时日 自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妆儇 榻然 包含卒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远害全身 二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累卵之危 义不容隐 闲茶浪酒 蜡绢画 大工告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