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5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57:30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鲁地的寒冷来得早,初霜时节就开始割取水边的蒲草。
挥动镰刀如同月光般流转,轻拂水面生起连串的水珠。
这种草最为珍贵,何必去追求昂贵的龙须草?
用它编织成玉床的席子,欣然承受清夜的欢乐。
轻薄的罗衣可以再度轻拂,不必畏惧素白的尘埃和杂草。
“龙须”在古代常用来形容珍贵的材料,而诗中提到的蒲草则表现出平凡中蕴含的珍贵,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及对简单事物的深刻理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李白游历鲁东门时,正值秋冬之交,蒲草的割取成为一种生活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鲁东门观刈蒲》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李白通过割蒲草这一简单的活动,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通过“寒事早”引入季节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割蒲草时挥动镰刀的情景,仿佛看到月光下的轻盈舞动,形成了优美的画面感。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这句表达了李白对物质追求的反思,蒲草虽平常,却蕴含着生活的美好。诗人提到用蒲草编织玉床席,反映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和对高雅情趣的追求。最后一句“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更是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轻松面对尘世的烦扰,享受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体现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他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蒲草割取的描绘,反映了李白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物质的淡泊,倡导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惜与感悟。
比较李白的《鲁东门观刈蒲》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但李白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珍贵之物,而王维则强调山水的宁静与和谐,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