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念奴娇(六和)》

时间: 2025-05-04 10:02:58

诗句

输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__,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2:58

念奴娇(六和)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输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一觉,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慨,许多事情转瞬即逝,谁能将其详细记录呢?归家的路上,我不再急躁,日暮时分遇到路人问候。麝香因脐带而受灾,狨猴因尾巴而受累,象牙的焚烧皆因牙齿的缘故。后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有感触。回望洛阳的同盟,已经显得凋零,白发人中,戴花的又有几人?一觉醒来,开心地笑着说仆人的事,听到鸡鸣便起床。虽然容颜和头发都不再,但我仍能保留自己的尊严,胜过那些被官场所捉拿的人。在世俗的耳边,未曾听到这样的情怀。

注释:

  • 输云世故:形容世事的复杂与变化。
  • 殚纪:尽力去记录。
  • 检点:审视、检查。
  • 洛下同盟:指洛阳的朋友或同盟,象征着昔日的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逸叟,晚号青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多变,常以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昔日朋友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融汇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社会的观察,透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诗中以“日暮”“白发”“闻鸡而起”等意象,描绘了诗人从过去的辉煌走向如今的落寞,既有对旧日友情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识。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诗人感叹朋友的减少与世事的荒凉,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失落。然而,诗末的“胜捉来官里”则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脱与洒脱的态度,显示了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抉择和坚守。整首诗兼具感性与理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输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感叹世事纷繁复杂,变化无常,谁能一一记录下这些过往?
  2.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归家的路上不再急躁,日暮时分遇到路人问候,感受到生活的宁静。
  3.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焚象都因齿。:用麝香、狨猴和象牙的比喻,揭示社会中因小事而引发的大问题。
  4.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未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事有所感触,展示了诗作的普遍性。
  5.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回望昔日的朋友,发现已是寥寥无几,感慨人老花白。
  6. 一觉,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醒来后,仍然能笑看仆人的玩笑,听到鸡鸣便起床,表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7.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虽然容颜和头发都不再年轻,但仍保有自己的尊严与独立。
  8.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在世俗中,这种情怀是鲜有人知的,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社会问题与动物的特性相联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使用“白发”“鸡鸣”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世事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象征着人生的晚年与回忆的开始。
  • 白发:代表岁月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 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日常生活的平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苏轼
  2. 诗中“日暮”的意象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情的长存
    • D. 官场的繁华
  3. “麝以脐灾,狨为尾累”中的“麝”与“狨”分别指代什么?

    • A. 朋友与敌人
    • B. 生活的烦恼
    • C. 社会问题
    • D. 自然现象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刘克庄的《念奴娇》同为“念奴娇”体裁,均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加侧重于英雄豪情,后者则倾向于个人的沧桑感与对友情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漏迟 福莲室女史嘱题秦淮校书斜倚薰笼图 玉漏迟 泊舟九江,寻琵琶亭遗址。黯然有赋 玉漏迟 元宵奉陈静斋宪长 玉漏迟 寿马右丞 玉漏迟 寿张右丞 玉漏迟 留别淇上诸君 玉漏迟 明湖白莲 玉漏迟 记梦寄雪泥老仙 玉漏迟 玉漏迟 咏促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并威偶势 爿字旁的字 摊书拥百城 包含凝的成语 背年 散袒 斗字旁的字 包含征的成语 冗词赘句 月字旁的字 为民父母 目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炸呼 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礼喏 奸幸 衔石填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