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0:21
点绛唇·感兴
作者: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栏通阑。
雨水令人怨恨,云雾使人愁苦,江南的美景依然如旧。
水边村庄和渔市,一缕孤烟轻轻升起。
天边飞来的大雁,远远地看去如同串珠一般。
回顾我一生的经历,此时不禁凝视。
谁能够理解我凭栏而望的心情?栏杆与阑干皆通。
作者介绍:王禹偁(1096-1151),字元美,号阮亭,南宋初期诗人,擅长词和诗。其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人情,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王禹偁在仕途之际,内心对江南的依恋与对人生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点绛唇·感兴》是一首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迷恋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雨恨云愁”,以自然景象引入情感,表现了诗人因阴雨天气而生的愁苦。接下来描绘江南的水村渔市,细腻而生动,勾勒出一幅宁静却略显寂寞的画面。
“一缕孤烟细”,这句通过孤烟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烟的细微与孤独感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天际征鸿”,大雁的远行寓意着离别和思念,诗人遥望天际,心中不免生出对过往的回忆与感慨。
最后,诗人自问“谁会凭栏意”,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栏杆虽然是个物件,但在这里,它承载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情的寄托,深刻体现了人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共鸣。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借景抒情,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词艺与深厚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雨恨云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一缕孤烟细”中的“孤烟”象征什么?
“谁会凭栏意”中的“凭栏”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王禹偁的《点绛唇·感兴》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现。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王禹偁的词更多的是一种思乡与孤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