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书惠崇师房》

时间: 2025-05-03 01:43:20

诗句

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间房。

故国寒涛阔,春城夜梦长。

禽声沈远木,花影动回廊。

几为分题客,殷勤扫石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43:20

书惠崇师房

作者: 释希昼 〔宋代〕

原文展示:

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间房。
故国寒涛阔,春城夜梦长。
禽声沈远木,花影动回廊。
几为分题客,殷勤扫石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名声响彻四方,而我却只在这简陋的房间中寄居。故乡的寒潮波澜壮阔,在这个春天的城市中,夜里梦境绵长。鸟鸣声隐约从远处的树木传来,花影在回廊中轻轻摇曳。我不知道有多少次为客人题诗,殷勤地打扫着这石床。

注释:

  • 惠崇师房:指的是惠崇的书房,惠崇是诗人崇敬的师长。
  • 故国:指的是诗人的故乡,充满思念之情。
  • 寒涛阔:形容故乡的海浪辽阔且寒冷,暗示着诗人的孤独与思乡。
  • 春城:指春天的城市,展现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禽声:鸟的鸣叫声,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 扫石床:指用心打理的生活环境,表现出对来客的热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释希昼,宋代诗人,禅宗僧侣,擅长诗歌,关注自然与人生,作品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寄居他处期间,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师长的敬仰,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厚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身处的环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师长的敬仰。开头两句引入了诗人所处的境地,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对名声的淡然态度。接下来的描绘将视野从个人的情感扩展到自然的景象,鸟鸣与花影的描绘增添了诗的生动感和画面感。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来客的热情款待,体现了他内心的温暖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全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让人感受到那种人际间的温情与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间房:诗人表达了诗名的广泛传播与自身孤独的反差。
    • 故国寒涛阔,春城夜梦长:通过对比,故乡的波涛与春城的宁静,抒发了思乡之情。
    • 禽声沈远木,花影动回廊: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流动与和谐。
    • 几为分题客,殷勤扫石床:表现出对客人的热情和关怀,体现了诗人的友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故乡的寒潮比作波澜,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花影的“动”赋予了自然以生命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寒涛阔,夜梦长”,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思乡与人际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热情。

意象分析:

  • 寒涛:象征故乡的辽阔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春城:象征温暖与希望,但也带有对故乡的对比。
  • 禽声: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也映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花影:生命的象征,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a) 通过对自然的描写
    b) 通过描写城市生活
    c)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

  2. 诗中“殷勤扫石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客人的热情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1. a) 通过对自然的描写
  2. b) 对客人的热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释希昼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人际的温情,通过自然景象的衬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大夫秋夜书情即事 和张大夫秋日有怀呈院中诸公 将赴京答李纾赠别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同皇甫侍御斋中春望见示之作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和题藤架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適、贾至 海上寄萧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鮠江 母字旁的字 枕戈披甲 朋友 一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继继绳绳 梢骡 言鲭 雪中高士 包含棋的词语有哪些 挟朋树党 烹犬藏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摧坚陷阵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