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12:03
二月十四日至越州置酒泛湖欲往诸刹风作不能前
青山定厌俗人游,萝帐云屏到即收。
更欲凌波访幽刹,疾风已戒早回舟。
在二月十四日,我到越州准备在湖上饮酒,想去各个寺庙游览,但风起了,无法前行。青山似乎厌倦了世俗人的游玩,遮帘和云屏一到就被收起。更想踏波而去探访幽静的寺庙,然而疾风已令我早早回舟。
“青山定厌俗人游”中的“青山”象征着自然的高洁与静谧,反映出诗人对世俗游玩的厌倦与对宁静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幽刹”,则寓意着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地,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代表着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北宋著名词人,精于词曲创作。周邦彦的词风格婉约而沉静,常表现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周邦彦的晚年,正值其人生哲思的高峰期,诗人可能因世事烦扰而向往自然的宁静,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动荡、个人心境变化密切相关。
这首诗以“风作不能前”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在前往越州游览的途中因风而不得不折返的无奈。青山的厌倦与萝帐的消失,象征着对浮华世事的失望,诗人内心渴望追求更为纯粹的生活。诗中提到的“幽刹”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诗词中“疾风已戒早回舟”的情景描绘,展现了自然力量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及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刹”指的是什么?
A. 寺庙
B. 酒馆
C. 学校
诗人因何原因未能如愿游玩?
A. 身体不适
B. 风起
C. 下雨
诗中的“青山”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与宁静
C. 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