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御书飞白玉堂之署三体宸章并宣禁苑睹兹盛事辄动斐然》

时间: 2025-04-30 20:46:30

诗句

宠深仙署降新牌,御笔亲题重俊才。

四字千龄悬日月,两篇三体琢琼瑰。

登科郤桂皆同树,入室丘门尽仰回。

寓直静封芝检去,密宣荣对玉泉来。

职清望峻人稀见,地贵扃严画罕开。

多幸谬持黄阁柄,烟霄时得遂游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30

原文展示

御书飞白玉堂之署三体宸章并宣禁苑睹兹盛事辄动斐然
宠深仙署降新牌,御笔亲题重俊才。
四字千龄悬日月,两篇三体琢琼瑰。
登科郤桂皆同树,入室丘门尽仰回。
寓直静封芝检去,密宣荣对玉泉来。
职清望峻人稀见,地贵扃严画罕开。
多幸谬持黄阁柄,烟霄时得遂游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仙人居住的地方,新的牌匾降下,诗人以御笔亲自题写了优秀人才的名字。四个字的光辉历久弥新,两个篇章如同美玉般璀璨。登上科举的桂冠,大家都在同一棵树上,进入学堂的门,众人都仰望而归。静静地寓居在那里,芝草被严密检查之后离去,密封的荣华与玉泉的美景相对。清白而高尚的职务,难得见到这样的俊杰,地位高贵而严密的防卫,画室中鲜见开放。多亏自己误持黄阁的权柄,才能在烟霄间得以游玩。

注释

  • 宠深仙署:指受到宠爱而进入的仙人的居所。
  • 新牌:新颁布的题名牌匾,象征荣誉。
  • 四字千龄:形容这四个字的名号长久流传。
  • 琢琼瑰:比喻精雕细琢的美玉,形容文章的精美。
  • 登科:指考中进士。
  • 丘门:指学堂的门。
  • 芝检:指对高洁的品德进行检验。
  • 黄阁:指太学或文官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齐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风格高雅,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与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盛世时期,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科举制度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优雅的场景和典雅的语言,表达了对得志者的祝贺和对文人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尊重和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开头“宠深仙署降新牌”便引人入胜,营造了一个神秘而尊贵的氛围,体现了对荣誉的重视。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字句、篇章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一种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诗中反复提及的“清”“静”“贵”不仅表现了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期待。通过“静封芝检”的意象,诗人似乎在思考人才的甄别与培养,寓意深刻。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感慨,虽然多幸持有权柄,但在烟霄中游玩也不过是短暂的享受,透出一丝对美好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余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宠深仙署降新牌:在仙人居住的地方,受到宠爱而降下新的牌匾。
  2. 御笔亲题重俊才:御笔亲自题写了优秀人才的名字。
  3. 四字千龄悬日月:四个字的光辉历久弥新,悬挂于日月之中。
  4. 两篇三体琢琼瑰:两个篇章如同美玉般璀璨。
  5. 登科郤桂皆同树:登上科举的桂冠,大家都在同一棵树上。
  6. 入室丘门尽仰回:进入学堂的门,众人都仰望而归。
  7. 寓直静封芝检去:静静地寓居,芝草被严密检查之后离去。
  8. 密宣荣对玉泉来:密封的荣华与玉泉的美景相对。
  9. 职清望峻人稀见:清白而高尚的职务,难得见到这样的俊杰。
  10. 地贵扃严画罕开:地位高贵而严密的防卫,画室中鲜见开放。
  11. 多幸谬持黄阁柄:多亏自己误持黄阁的权柄。
  12. 烟霄时得遂游陪:才能在烟霄间得以游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琢琼瑰”比喻文章的精美。
  • 对仗:如“职清望峻人稀见,地贵扃严画罕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诗的气势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才的推崇和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署:象征高洁与理想的境界。
  • 新牌:代表着新的荣誉与成就。
  • 琼瑰:象征着文学艺术的璀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署”指的是什么?

    • A. 人间的府邸
    • B. 仙人的居住地
    • C. 学堂的门
  2. “四字千龄悬日月”中的“四字”指的是什么?

    • A. 诗的标题
    • B. 荣誉的名字
    • C. 诗人的名字
  3. 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B. 对权力的渴望
    • C. 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科后》 - 孟郊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科后》:同样讲述了科举成功的喜悦,但更注重个人的感受。
  • 《春望》:尽管主题不同,但同样表现了对社会的关切与期待。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对社会和个人理想的追求时,所采用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

相关查询

大江东去 午日和韵 大江东去 前题 大江东去 燕台归思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扈跸渡河日,进呈御览 大江东去 登鲸川楼 大江东去 寿高伯川 大江东去 为张可子郎中寿 大江东去 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 大江东去 海舶书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字底的字 鬼功神力 交口同声 包含译的词语有哪些 乔龙画虎 钤键 山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营私舞弊 耸慕 建之底的字 卤字旁的字 信纸 摄照 积草屯粮 痴念 包含定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