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1:08
早送举人入试
作者:白居易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清晨我送举人去参加考试,东方的天色还未明亮。
自以为出门太早,路上竟已有车马行驶。
骑马的影子高低不平,街上的鼓声此起彼伏。
可怜那些早起赶路的人,彼此之间生出几分意气。
日出时尘埃飞扬,众人纷纷忙碌。
大家各自追求的,无非是名利而已。
而我却常常睡得很晚,虚度在长安城。
春天已深,官员们又满了,我心中却向往归隐山林的情怀。
在古代,举人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身份,代表着学识和地位。白居易通过描写送举人入试的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求,以及他自己对这种追求的淡漠。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百态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仕途相对平稳的时期,可能是他在长安城的闲暇时光中写就。诗中表达了他对科举文化的观察和对名利的淡薄态度。
《早送举人入试》是一首体现白居易人生态度和社会观察的作品。全诗以清晨送举人为线索,描绘了这个场景中的细微变化和人们的情感状态。诗人将自己与赶考的举人进行对比,表现出他对名利的冷漠和对生活的思考。
开篇的“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通过简单的叙述引入,营造出清晨的宁静与朦胧。随着诗句的展开,骑马的影子和街鼓的声音逐渐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展现出人们为名利所驱动的忙碌生活。在描绘早晨的景象时,诗人也不忘流露出对早起者“可怜”的同情,显示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几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自称“常晏起,虚住长安城”,表明了他对这种名利追逐的无奈与反思,表达出归隐山林的向往,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白居易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骑火”指代马)、对仗(如“高低影”、“参差声”)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夙驾送举人”指的是什么时间?
诗人对“早朝者”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日有归山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