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9:51
浔阳孟冬月,草木未全衰。
祇抵长安陌,凉风八月时。
日西湓水曲,独行吟旧诗。
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但作城中想,何异曲江池。
在浔阳的孟冬,月光下,草木还未完全枯萎。只是在长安的街道上,感受到的却是八月的凉风。夕阳西下,映照着湓水的曲折,我独自走在河边,吟诵着旧时的诗篇。蓼花刚开始凋零,蒲叶也稍微脱落。但在这座城中所想的,和曲江的池水又有什么不同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而著称,常常关注民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湓浦早冬》创作于白居易早期贬谪时期,作者在浔阳感受到冬日的寒意,借此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湓浦早冬》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抒情,展现了冬日的萧索与诗人的孤独感。开头两句描绘了冬季的浔阳,虽然是冬天,草木尚未完全衰败,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接着转到长安的街道上,凉风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夏末的清凉,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人生的无常。诗人在夕阳下独自行走于湓水旁,吟诵着旧诗,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自我抒发的情感。最后两句则通过蓼花的凋零和蒲叶的稍离,进一步加深了冬日的凄凉,最终以“但作城中想”来总结,表明即便身处城市,心中所念的仍是那曲江的池水,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吟咏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忧伤与浪漫。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湓浦早冬》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曲江”指的是:
诗中“草木未全衰”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湓浦早冬》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前者表现出冬日的孤独与思乡情,而后者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两位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不同关注点。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