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1:18
伏龙高卧,三顾起隆中。割宇宙,分星宿,借江东。祝东风。端坐舌战徂公。激公瑾,连子敬,呼翼德,挥白羽,楚江红。乌韵惊飞,虎踞蚕丛地,炎焰重融。吞吴遗恨在,受诏永安宫。尽悴苍穹。鉴孤忠。念行营草出师表,心匪石,气凌虹。岁去志,年驰意,早成翁。目断咸潼。出五丈,屯千井,旗正正,鼓冬冬。天亡汉,将星陨,卯金终。巾帼食槽司马,生魄走死垒遗弓。遣行人到此,千古气填胸。多少英雄。
伏龙(诸葛亮)高卧于隆中,刘备三次拜访他以求贤。诸葛亮割裂了宇宙,分开了星宿,借助江东的力量。他祝福东风,端坐而论,智谋过人。激烈的辩论中,他与公瑾(周瑜)、子敬(鲁肃)和翼德(关羽)相呼应,挥舞着白羽箭,楚江水红如火。乌云惊飞,虎踞在蚕丛之地,火焰重重交融。吞吴之恨依然存在,接受了在永安宫的诏令。尽管苍穹无情,我却心存孤忠。想起《出师表》的草稿,心志坚如石,气概凌云。岁月流逝,志向却未见成就,年华如梭,早已成为白发翁。目断咸潼,出征五丈原,屯兵千井,旗帜整齐,鼓声震天。汉朝已亡,将星陨落,金卯之年终究会来。巾帼(女性)在食槽中,司马(司马懿)已去,魂魄奔走于战场遗留的弓箭。派人来到这里,千古的气概充盈胸怀。多少英雄豪杰!
杨慎(1488-1559),字用之,号退之,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以诗词、散文、骈文著称,善于运用典故,文风独特。
《六州歌头 吊诸葛》作于明代,旨在追悼诸葛亮的忠诚与智谋,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和对政治斗争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回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智者的高尚品德与非凡才能。诗中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开篇以“伏龙高卧”引入,立刻把读者带入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诸葛亮的出色才华和刘备的求贤若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随后,诗人通过对江东的借力、舌战的描绘,表现了诸葛亮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与周瑜、鲁肃的交锋中,表现出他卓越的战略眼光与口才。而“楚江红”的描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鲜血,令人感到悲壮。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意象,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与智慧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汉室衰亡、英雄无归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最后,诗句“千古气填胸”,更是将个人情怀与历史交融,传达出一种英雄理想的追求。
全诗围绕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表现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汉室灭亡的惋惜,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伏龙”指的是谁?
A. 刘备
B. 曹操
C. 诸葛亮
D. 周瑜
“三顾”是指什么?
A. 刘备多次征战
B.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C. 刘备三次出征
D. 刘备三次封官
“楚江红”象征什么?
A. 和平
B. 牺牲与鲜血
C. 友情
D. 财富
推荐书目:
以上为《六州歌头 吊诸葛》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