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2 22:22:42

诗句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

池塘夜雨涵朝雾。

曲栏斗雀噪春残,落红满地将谁护。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

何人会得登临句。

际天沆漭没惊鸿,孤邀明月留秋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2:42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
池塘夜雨涵朝雾。
曲栏斗雀噪春残,
落红满地将谁护。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
何人会得登临句。
际天沆漭没惊鸿,
孤邀明月留秋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醉酒未醒,听到鸡鸣声伴随曙光初现。池塘里的夜雨与清晨的雾气交融在一起。曲折的栏杆旁,鸟儿在争斗鸣叫,春天已经接近尾声,满地落红却无人照看。海洋广阔,山色昏暗,天空与树木都显得遥远。谁能理解这登高吟咏的诗句呢?在天空的尽头,惊鸿消失,孤独地邀请明月留下来,共度这秋天的时光。


注释:

  • 倦酒余酲:喝酒喝得疲倦,酒意未消。
  • 坊鸡啼曙:清晨鸡鸣声响起。
  • 涵朝雾:雾气笼罩着清晨。
  • 曲栏斗雀:弯曲的栏杆上,鸟儿争斗鸣叫。
  • 落红满地:花瓣纷纷落下,满地都是。
  • 海瀚山暝:大海浩瀚,山色昏暗。
  • 际天沆漭:天空的尽头,水面模糊。
  • 惊鸿:惊起的鸿雁,象征难得的机遇。
  • 孤邀明月:孤独地邀请明月,象征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寿彭,字子华,近代诗人,生活在清末民初。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描写,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踏莎行》写于吴寿彭的一个清晨,受酒后情绪的影响,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孤独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词作。开篇以“倦酒余酲”点出诗人刚经历的醉酒情景,接着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鸟鸣,展现了一种由醉入醒的过程。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晨雾、雨水、落红等自然景象融入词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诗人在“曲栏斗雀噪春残”一句中,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似乎在感慨岁月的流逝。紧接着“落红满地将谁护”,更是体现了孤独与无奈,尽管春天美好,但无人来珍惜和呵护这份美丽。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远方的思考,“海瀚山暝,云遥津树”展现出辽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渺小与孤独感。最后两句中的“孤邀明月留秋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明月的向往,更是对情感孤独的深刻反思,试图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一种寄托。

整首词以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倦酒余酲,坊鸡啼曙:描述诗人酒醉后的状态,伴随鸡鸣唤醒了清晨。
  2. 池塘夜雨涵朝雾:夜雨留下的湿润与清晨的雾气交织,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3. 曲栏斗雀噪春残:弯曲的栏杆上,争斗的鸟儿声声尖锐,暗示春天的即将逝去。
  4. 落红满地将谁护:落下的花瓣遍地,诗人感到无一人来爱护这份美丽。
  5. 海瀚山暝,云遥津树:海洋辽阔,山色昏暗,云朦胧中树木显得遥远,象征着对远方的渴望。
  6. 何人会得登临句:怀疑世上能理解此情此景的有多少人。
  7. 际天沆漭没惊鸿:在天空的尽头,惊起的鸿雁象征着难得的机遇与灵感。
  8. 孤邀明月留秋住:孤独地邀请明月留下,象征对陪伴的渴望与秋天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用来比喻难得的机缘与灵感。
  • 拟人:如“孤邀明月”使明月具有人格,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放松与醉意,反映诗人的情感状态。
  • 鸡鸣:象征清晨的来临与新生。
  • 雨水与雾气:象征自然的润泽与柔和。
  • 落红:象征春天的逝去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倦酒余酲”中的“酲”意为: A. 醉酒
    B. 清醒
    C. 疲倦

  2. 诗中提到的“曲栏斗雀”具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鸟鸣
    B. 秋天的落叶
    C. 夏天的烈日

  3. 诗人对明月的邀请象征着: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陪伴的渴望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吴寿彭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孤独与对春天的思念,而后者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情感基调却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评论》
  • 《现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金凤钩·春辞我向何处 临江仙(用韵和韩求仁南都留别) 扬州杂咏七首 其五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 都门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 蔡州叔父金部挽歌辞五首 其四 下水船 维夫君兮桂舟一首送梁正受归汶阳 青玉案(伤娉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逐客令 夕字旁的字 横草之功 丨字旁的字 蠢臭 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立刀旁的字 五经扫地 琨瑜 犒享 包含赵的成语 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匸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秋澄 追根究蒂 七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