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4:15: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4:15:23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作者:张孝祥 〔宋代〕
藕叶池塘,榕阴庭院。年时好月今宵见。
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绡雾縠谁裁剪。
扑粉绵,侵尘宝扇。遥知掩抑成凄怨。
去程何许是归程,离觞为我深深劝。
在池塘里,藕叶轻摇,榕树的阴影洒在庭院中。如此美好的月光,今晚终于得以一见。
那清冷的夜里,她那云鬟和玉臂相依,谁来为这冰凉的绡雾、轻纱裁剪?
扑粉的女子,轻轻摇动着宝扇,粉尘随之而来。远远地知道她心底的抑郁已然化作凄怨。
我不知道离去的路在何方,归来的路又怎样?酒杯离我而去,劝我深饮几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羽,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作品以词见长,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借月下美景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和美丽意象的词作。张孝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开头的“藕叶池塘,榕阴庭院”便让人感受到一幅恬静的水乡画面,藕叶的摇曳与榕树的阴影交织,既有视觉的美感,又透出一种宁静的气息。
而“年时好月今宵见”一句,既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也是对月光的赞美,月亮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接下来,诗人借女子的“云鬟玉臂”来描绘理想中的形象,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情感变得愈加浓烈。“遥知掩抑成凄怨”一句,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感知到他人内心的苦楚与抑郁,显示出诗人的敏感与同情。而“去程何许是归程”的迷茫,深刻地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伴随着对离别的悲伤,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情感。
整首词不仅在意象上形成了水乡与月色的和谐美,也在情感的表达上形成了清冷与深情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山川
B. 池塘与庭院
C. 城市街道
“去程何许是归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惆怅
诗中的“云鬟玉臂”形容的是谁?
A. 男子
B. 美丽的女子
C. 乡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