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8:02
御史英名世罕俦,峨冠聊复渐承流。
治功要自先冯翊,大惠何妨始歙州。
野媪定知还去虎,山民从此罢赍牛。
百年善政须公继,尺一书颁愿少留。
这首诗的意思是:御史的英名在世上少有人能相比,他的高帽子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治理的功绩要从冯翊开始提及,大的惠政又何妨从歙州开始。乡野的老妇人一定知道回去的时候要避开猛虎,山中的百姓从今往后也不再带着牛去赍送。百年的良好治政需要你继续,愿一尺长的书信能获得少许的留存。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文人风范与政治才能兼备,在诗词创作中以清新、俊逸著称,常表现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施徽州之际,施徽州是一位有作为的官员,诗人希望他能继续施行良好的治理,造福百姓。反映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此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语句流畅,意象鲜明。诗中开头两句描写了施徽州的伟大名声和卓越才能,强调了他在官场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对施徽州治绩的期待,指出“治功要自先冯翊”,意在表明良好的治政往往需要历史上的成功作为借鉴,并鼓励施徽州从歙州开始,施行惠民政策。
后两句则通过乡野老妇人和山民的生活状态隐喻着施徽州治理的成效,表达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与施徽州努力的直接关系。最后一句“百年善政须公继”更是寄予厚望,期望施徽州能继承良好的政风,继续为民众服务。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施徽州的敬佩与期待,更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切与理想,展现了宋代文人对民生的关注与责任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表现力,如“治功”与“大惠”形成对比,突出了施政的意义。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施徽州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体现了文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诗词测试:
下列句子中,哪一句提到“冯翊”?
诗中提到的“山民从此罢赍牛”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韩元吉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杜甫通过个人的遭遇反映了国家的动荡,而韩元吉则是通过对施徽州的期望表达对良好治理的期待。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但侧重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