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5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9:12
作者:陈师道 〔宋代〕
复作中年别,仍怀后日忧。
关山遮极目,汴泗只东流。
政好遭频借,诗清得暗投。
会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
这首诗表达了我和何子温再次分别的情感,心中仍然忧虑未来的事情。远方的关山阻挡了我的视线,汴河与泗水也只是向东奔流而去。政局美好的时候,频繁地借钱应对,诗句清丽却只能暗自投放。希望能在未来看到他拄着灵寿杖,扶持出富有的平民。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士元,号静斋,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礼部侍郎。他的诗风注重清新脱俗,擅长表达个人感受,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师道在送别友人何子温时创作的,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以及对当时政局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再度分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复作中年别,仍怀后日忧。”直接表明了分别的主题,充满了无奈与忧虑。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似乎在暗示当时社会的不确定性。接下来的“关山遮极目,汴泗只东流。”则用广阔的自然景象来映衬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关山的阻隔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汴河与泗水的东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可逆转的命运。
“政好遭频借,诗清得暗投。”两句则反映了对现实政治的无奈,虽然政局看似美好,但实际中却依然需要借贷生存。而“会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则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政治中有所作为,帮助那些富有的平民。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具体的自然描写与政治隐喻,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及对人生、政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述分别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
诗词测试:
诗中“关山遮极目”中的“关山”指代什么?
诗人对何子温的未来抱有什么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