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53:33
作者:韩元吉 〔宋代〕
雷出九地底,化为万鼓鼙。
豕首柄石斧,剨然四海驰。
夔魁斗换虚与罔象,
辟除靡有遗。
无私乃帝令,负雨多随之。
苟能仆夷伯,何怨儿女为。
雷声从地底传出,化作万鼓齐鸣。
像猪头一样的石斧,迅速在四海驰骋。
夔龙所率的斗争与虚假象征一起消失,
一切的邪恶都被驱除干净。
无私才是帝王的法令,带来丰雨,伴随而来。
只要能战胜异族,何必怨恨儿女情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夔”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强大和威严,常用来象征国家的强盛和安宁。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和历史,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风格雄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安定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民族团结的期盼。
《远游十首》呈现了一幅壮阔的图景,诗人通过雷声、战斗、夔龙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斗争。开篇的“雷出九地底”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象征着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接下来的“化为万鼓鼙”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力量的广泛性和不可抗拒性。
诗中提到的“豕首柄石斧”可能暗示着一种粗犷的力量,象征着不屈的斗志。夔魁的出现,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既有战斗的意味,也有对虚假事物的驱逐,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转向了理想的治理理念,“无私乃帝令”强调了公正与无私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期望。最后的“苟能仆夷伯,何怨儿女为”则是对家国情怀的升华,表达了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个人情感可以暂时放下的决心。
整体而言,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修辞,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并通过强烈的对比与象征,传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民族团结的渴望,强调无私与公正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取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雷出九地底”中的“雷”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夔魁”主要象征:
“无私乃帝令”强调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韩元吉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期望,杜甫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痛苦,强调了国家的动荡,而韩元吉则通过神话意象展现了对国家强盛的渴望,二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均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