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3:23
蝶恋花
作者:谭献 〔清代〕
下马门前人似玉。一听班骓,便倚栏干曲。
乍见回身蛾黛蹙。泥他絮语怜幽独。
燕子飞来银蒜触。却怕窥帘,推整罗裙幅。
语在修眉成在目。无端红泪双双落。
在马门前下马,见人如玉般美丽。听到班骓的声音,便倚着栏杆轻声吟唱。
突然回头见她,眉如蛾翘,神情婉约。泥土般的絮语让我怜惜她的幽独。
燕子飞来,像银蒜般轻触,却又害怕窥视帘后,整理她的罗裙。
言语藏于修眉之间,目光中流露情意。无缘无故,泪水双双滑落。
该诗中提到的“班骓”可能与历史上的名马有关,常用来象征高贵和优雅的气质。此外,诗中“蛾黛”可追溯到古代对女子美丽的描写,体现了古人对女性外貌的崇尚。
谭献,清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出色的文学造诣而闻名。其作品大多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蝶恋花》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爱情和女性美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整体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的美丽和内心的孤独。开篇“下马门前人似玉”便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这位美丽的女子,仿佛她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仙子。作者通过“班骓”的音律,传达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展示了古代文化中的高贵与典雅。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乍见回身蛾黛蹙”展现了女子的羞怯与妩媚,构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中提到的“泥他絮语怜幽独”,则透露出一种怜惜和孤独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女子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燕子飞来的描写,则是对自然的呼应,象征着自由与柔情。然而,诗人又表现出对窥视的害怕,反映了女子内心的脆弱与敏感。最后一联“无端红泪双双落”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红泪的流淌象征着无奈和心痛,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尽思考与追求。
整首诗歌以女子的美丽为线索,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真爱的渴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马门前人似玉”中“似玉”用来形容什么?
“无端红泪双双落”中的“无端”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班骓”象征什么?
以上是对《蝶恋花》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