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1:23
蝶恋花 其二 重遇眉云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曲巷层楼门自闭。斜月低迷,帘幕深深地。
梦短更长都不计,问花知否人憔悴。
依旧画堂春欲睡。燕子双双,去住浑容易。
赢得闲愁何处寄,眉间心上休回避。
在曲折的小巷里,楼门紧闭。斜月低垂,帘幕深深拉起。
梦虽短暂,却不再计较,问花是否知晓我心中的憔悴。
画堂里春光欲睡,燕子成双,来去都显得容易。
这无尽的闲愁该寄往何处呢?眉间与心上都不愿再去回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可从“问花”引申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花”作为情感寄托的象征。
作者介绍
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善于运用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情绪。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春天的感慨之时,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追忆。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袁克文的《蝶恋花 其二 重遇眉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开篇的“曲巷层楼门自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封闭与孤独。斜月与深帘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梦短更长都不计,问花知否人憔悴”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梦境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感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美好与爱情,而“憔悴”则是对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对燕子的描绘,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也暗示着人际关系的易变与无常。
最后一句“赢得闲愁何处寄,眉间心上休回避”,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闲愁的无奈与内心情感的挣扎。这种情感的细腻刻画,让整首词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爱情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以及对内心情感的反省,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曲巷层楼门自闭”中“层楼”指什么?
A. 楼房
B. 山峰
C. 河流
D. 树木
本诗中,燕子象征着什么?
A. 努力
B. 变迁
C. 欢乐
D. 友谊
“问花知否人憔悴”中“问花”有什么含义?
A. 寻找答案
B. 诉说情感
C. 交流思想
D. 发现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袁克文的《蝶恋花》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爱情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流动。两首诗都表现了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但袁克文更显沉重与孤寂,而李清照则充满柔情与细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