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1:06
一把黄茅新盖屋。
檐角低低,为避西风肃。
欲向东篱重系菊。
荒园斫得湘君竹。
蟋蟀寒吟声不足。
枫树垂丹,还有些儿绿。
九月霜痕融似玉。
空阶迸下红榴肉。
一座用新黄茅草盖的小屋,
檐角低低的,是为了避开西风的冷肃。
想要在东篱边重新栽种菊花。
荒凉的园子里砍下了湘君的竹子。
蟋蟀在寒冷的夜里吟唱,声音却显得微弱。
枫树的叶子已经泛红,但还有一些绿叶。
九月的霜痕融化得像玉一样透明。
空荡的台阶上,红色的石榴果肉纷纷落下。
曹尔堪,清代诗人,生于雍正年间,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之美,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情感表达。
《蝶恋花 其二 秋暮》创作于秋季,季节的更替和自然的变化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开头的“黄茅新盖屋”即为一种朴素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一种简单而又安宁的乡村生活。接着通过“檐角低低,为避西风肃”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寒意,诗人将这种自然现象与生活状态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欲向东篱重系菊”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这不仅是一种植物的栽种,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寄托。之后的“荒园斫得湘君竹”则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湘君竹的砍伐暗示着对自然的利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蟋蟀寒吟声不足”一句则引入了秋夜的静谧,蟋蟀的叫声虽寒冷却依然是秋夜的陪伴,增添了几分孤寂的情感。而“枫树垂丹,还有些儿绿”通过色彩的对比,表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既有枫叶的红,也有绿叶的坚持,体现出生命的韧性。
最后两句“九月霜痕融似玉,空阶迸下红榴肉”,则以细腻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特有韵味,霜痕的融化似玉,象征着秋天的温柔与生命的流逝;而“空阶”的红榴肉则是对生活的感喟,既是秋天的馈赠,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黄茅新盖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诗中提到的“蟋蟀寒吟声不足”表达了什么情感?
“九月霜痕融似玉”中的“似玉”是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