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隐静山访怀贤上人不遇》

时间: 2025-05-04 12:09:42

诗句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反。

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9:42

原文展示: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反。
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白话文翻译:

松树上垂挂着青色的藤蔓,蒲草的根部向下流淌出碧绿的水流。高僧虽然来了,但我未能见到他,只好返回五峰山前。

注释:

  • :指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 青蔓:青色的藤蔓,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 蒲根:蒲草的根,常见于水边。
  • :这里指流出,倾泻而下。
  • 高僧:指德高望重的和尚。
  • 五峰:五座山峰,可能指代特定的山名或山水景观。

典故解析:

“高僧”常用于指代佛教中德行高尚的僧侣,具有普遍的尊敬和崇拜之意。诗中提到的“高僧”可能暗示着对人生态度的追求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以擅长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作者访僧未遇的过程中,表现了对高僧的向往与失落之情,同时也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情感,开头以“松上垂青蔓”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接着通过“蒲根泻碧反”描绘了水流的清澈,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与清新。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高僧的期望与失落,体现出作者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景与情的交融中,诗人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对其智慧的渴望,然而高僧未能相遇的遗憾,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追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和对佛理的思考,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松上垂青蔓”:松树上垂落的青藤,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自然景象。
    • “蒲根泻碧反”:蒲草根部清泉流淌,反射出碧绿的水光,增强了诗的动感。
    • “高僧来不见”:表达了对高僧的期盼,显示出向往和失落的情感。
    • “却返五峰前”:最终未能见到高僧,诗人只能回到五峰山前,暗示内心的空虚和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交织,通过景物反映内心世界。
    • 对仗:第一联与第二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似乎具有生命,生动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僧的向往与失落,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与长寿,常与隐逸生活相关。
  • 青蔓:代表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
  • 蒲根:暗示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滋养。
  • 五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亦是诗人内心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主要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精神的追求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2. “松上垂青蔓”中的“青蔓”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生命
    B. 自然的景观
    C. 人的理想
    D. 生活的困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诗均体现了山水与人文的结合,梅的诗更侧重于隐逸的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具哲理性和宗教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九日西山) 点绛唇 御街行(赋帘) 霜天晓角 满江红 夜行船 柳梢青(柳) 洞仙歌(题真) 南乡子(赋十四弦) 玉楼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聿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包含液的词语有哪些 片石韩陵 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从流忘反 加人一等 大雅之堂 同心戮力 冽清 干字旁的字 倾重 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梅花引 自受自作 亲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