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3:03
河豚叹
作者: 范成大〔宋代〕
鲰生藜苋肠,食事一饱足。腥腐色所难,况乃衷酖毒。
彭亨强名鱼,杀气孕惨黩。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吴侬真差事,网索不遗育。捐生决下箸,缩手汗童仆。
朝来里中子,才吻不待熟。浓睡唤不应,已落新鬼录。
百年三寸咽,水陆富肴蓛。一物不登俎,未负将军腹。
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作俑者谁欤?至今走末俗。
或云先王意,除恶如艺菽。逆袅与毒獍,岁岁参币玉。
芟夷入荐羞,盖欲歼种族。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
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鼋鼎子公怒,羊羹华元衄。
异味古所珍,无事苦畏缩。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河豚这种食物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提到,虽然河豚的肉味鲜美,但其内脏有毒,食用后可能会中毒。它被称为“彭亨”,是一种名声显赫的鱼,但其中却蕴藏着致命的危险。河豚并不是养生的食材,吃它就像在用生命赌博。诗人感叹,虽然人们为了享受美味不惜冒险,但这种行为却是愚蠢的。
接着,诗中描绘了河豚的食用过程: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食用这道美食。诗人提到,几乎没有人能抵挡住河豚的诱惑,许多人一旦尝试就再也无法停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无奈与悲哀,认为这种食物虽受欢迎,但却可能导致死亡。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州人。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参与了科举考试并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成就。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真实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
《河豚叹》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人们在物质追求与生命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河豚的深刻描写,反映了人们在美食与健康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河豚叹》是一首深刻探讨人性与食欲之间矛盾的诗。范成大通过对河豚这一美食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美味的追逐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诗中多次提到“毒”,不仅是对河豚本身的警惕,更是对人们盲目追求美食的讽刺。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河豚的生动描述,表现出其美味与毒性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矛盾感。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食用河豚者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食欲驱动下的愚蠢与无知。诗人用“捐生决下箸”一句,直白地揭示了人们为了一时的美味而不惜生命的荒唐。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悲凉而又讽刺,既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人以河豚为喻,警醒世人应当审视自己的选择,珍惜生命,而不是为了口腹之欲而视而不见。
鲰生藜苋肠,食事一饱足。
河豚的肉虽然美味,但内脏却是致命的。
腥腐色所难,况乃衷酖毒。
虽然腥味和腐臭让人难以忍受,但内脏的毒更是危险。
彭亨强名鱼,杀气孕惨黩。
河豚虽名声显赫,却潜藏着杀机。
既非养生具,宜谢砧几酷。
河豚并不是养生之物,吃它实在是太残酷。
吴侬真差事,网索不遗育。
在江南,捕捞河豚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捐生决下箸,缩手汗童仆。
为了美味,很多人都不惜冒险,甚至连小孩都感到害怕。
整首诗通过对河豚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美味与生命安全之间的矛盾,警示人们应珍惜生命,不要因一时的口腹之欲而犯下愚蠢的错误。
《河豚叹》的作者是谁?
河豚的内脏被诗人称作:
诗中提到“捐生决下箸”意指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