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26:38
卓郑簪裾密作林,相如贫病强来临。
藜羹才饱无他志,肉食饿充有媿心。
死马偶能逢市骨,滥竽常恐负知音。
古来一饭皆论报,何日王孙遂有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情景,细致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不满。诗的开头说像郑国的簪子、裾子一样茂密,意指身边的人虽然众多,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并无深厚的情谊。接着提到相如虽身处贫病之中,仍然坚持前来拜访,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友情。接下来的句子表明自己只因藜羹才感到饱足,并没有其他的志向,而对肉食的渴望则显得有些羞愧。后面提到“死马偶能逢市骨”,用以形容偶尔的好运,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滥竽常恐负知音”则体现了对自身才能的自省与不安。最后一句总结了古往今来的道理,强调一饭之恩总要有所回报,满怀期待地问何时像王孙一样能拥有金银财宝。
王令(约1010-1079年),字允中,号少山,宋代诗人,生于江南,仕途平淡,交游广泛。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百态和人情冷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士人面对社会变迁、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王令在这样的背景下,借用古代典故,抒发对友情、生活的思考,展现出对时事的关注与对人生的思考。
王令的《谢束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艰辛。开篇用“卓郑簪裾密作林”,生动地描绘出周遭人的表面繁华,却暗示了深层的孤独和无奈。接着提到相如的形象,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艰难处境的接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藜羹才饱无他志,肉食饿充有媿心。”这一句表露了诗人对物质的渴望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无奈与自省。后面的“死马偶能逢市骨,滥竽常恐负知音”,则是对命运的感慨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无力感。
最后一句“古来一饭皆论报”,深刻道出人情世故,表现了对友谊和恩情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古今人情的总结,也点出一种人生哲理,激励人们珍视身边的情谊与恩惠。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蕴,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王令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思考。
整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友情、生活的艰辛和对物质的渴望,表达了对人情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古今对比,展示了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迁
B. 相如
C. 平原君
“藜羹才饱无他志”中的“藜羹”象征什么?
A. 奢华生活
B. 贫困饮食
C. 美好未来
诗中“何日王孙遂有金”表达了对什么的期待?
A. 友情
B. 财富
C. 名声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谢束丈》的诗意及其背景,从而更好地欣赏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