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谢客二首》

时间: 2025-05-07 06:49:53

诗句

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

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

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

礼不经圣人,颇厌後世烦。

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

乃知偪仄间,心迹久已分。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9:53

原文展示:

《谢客二首》

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
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
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
礼不经圣人,颇厌后世烦。
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
乃知偪仄间,心迹久已分。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纷繁的关系,每个人都忙于追逐自己的利益。我常常自问,像我这样的人,为什么也要如此忙碌?与客人来来往往,勉强迎合世俗的礼节。礼仪并没有经过圣人的教导,我对后世的繁琐感到厌烦。想要问的事情却无从得知,转过头来只看到纸上的文字。并非我心中有孔子的智慧,反而还要拜倒在功利的面前。于是我明白,心灵的追求在狭窄的空间中早已割裂。既然走了,那又如何,留给来者的又是什么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扰援:指车马的喧闹。
  • 闾巷:指街巷,代指普通人。
  • :敦厚、厚道,指友好的交往。
  • 圣人:指孔子等古代贤人。
  • 阳货豚:比喻追逐物质利益。

典故解析:

  • 孔子:儒家创始人,强调礼仪和道德,但在此诗中被提及,显示诗人对礼仪的质疑。
  • 阳货:指追求物质利益的人,暗指功利社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敬,号白云,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谢客二首》创作于王令与友人交往时,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诗中对礼仪的质疑和对功利的反感,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谢客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王令对社会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诗的开篇即以“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引入,生动描绘了人们在追逐利益过程中的忙碌与喧嚣,反映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接着,诗人自问“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表达了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反思,质疑这种忙碌是否值得。

随着诗句的推进,王令进一步对礼仪的质疑,通过“礼不经圣人,颇厌后世烦”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繁琐礼节的不满,似乎在追求一种更为纯粹的道德标准。尤其是“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一句,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无奈和对真实理解的渴望。

最终,诗人意识到“心迹久已分”,在追求物质利益与理想之间的割裂,使得他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失落。结尾处“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则将自省与对未来的期待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共存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车马喧闹,各自忙于追逐利益。
  2. “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我反思身边的人,为什么也如此忙碌?
  3. “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与客人来往,勉强迎合世俗礼仪。
  4. “礼不经圣人,颇厌后世烦。”:现行的礼仪未经过圣人教导,十分繁琐。
  5. “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想要问的却无从得知,回头只看到文字。
  6.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并非我有孔子的智慧,反而崇拜物质利益。
  7. “乃知偪仄间,心迹久已分。”:我终于知道,在狭小的空间中,心灵的追求早已分离。
  8. “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既然走了,那又如何,留给未来的人又是什么?

修辞手法:

  • 对偶:如“扰援车马各,各以势利奔”中,前后句式相同,增强了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增强了自我思考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人际关系和礼仪的思考,表达了对功利社会的批判及对纯粹人际交往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马: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社会生活。
  • 闾巷:代表普罗大众,诗人对普通人生活的思考。
  • :象征社会规范与道德约束,诗人对其质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扰援车马”指的是什么?

    • A. 车马的安静
    • B. 车马的喧闹
    • C. 车马的优雅
  2. “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中,诗人自问的对象是?

    • A. 自己
    • B. 普通人
    • C. 权贵
  3. 诗中对礼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质疑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令与杜甫在作品中都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但王令更多关注内心的挣扎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体现对社会现状的关切与批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王令显得更为沉郁而哲理,杜甫则更具现实主义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对于理解王令及其作品有很好的帮助,能让读者更深入地体会诗词的内涵与美感。

相关查询

茂洪赴漕试归苦目疾 刘子履少聊挽辞二首 琅华洞天 夜宿龙井广福寺分韵得来字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四十四 安乐泉 珍林 戏咏鹹蛤 谒丛霄馆 其二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其四 呈毛崇夫司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明弃暗取 覆开头的成语 見字旁的字 迁复 翻形稻 燥战 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花岗岩 同字框的字 眼意心期 锦团花簇 锦片前程 田字旁的字 挖潜 猬锋螗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