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1:32
纸鸢
王令 〔宋代〕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全诗翻译:
是谁做的轻盈的纸鸢,飞翔在辽阔的天空,似乎嫌弃飞鸟飞得不够多。刚刚借着一根线随风而去,就有愚蠢的孩子仰头观看。未必那蔚蓝的天空就能到达,有时只要能整日安然飞翔便足够。扶摇而起却无法飞向遥远的海洋,笑看那大鹏鸟飞升的艰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扶摇而上”源于古代文献,形容飞得高远。“鹏抟”指的是大鹏鸟的飞翔,出自《庄子·逍遥游》,象征着大志和远大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70年),字子昊,号晨昏,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纸鸢》创作于王令的青年时期,正值宋代社会的变革期,诗人通过简单的风筝意象,反映出他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同时也带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纸鸢》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哲思的诗。诗中用纸鸢这一轻盈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对纸鸢的描述,展现了飞翔的自由与快乐,然而在这种快乐背后,隐含着对现实的思考。
诗的开头提出了一个疑问,谁做的纸鸢在高空中飞翔,似乎在嘲讽那些飞鸟飞不高的状态,隐含了对人类追求自由的渴望。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孩子们仰望纸鸢的情景,表现出对简单快乐的珍视。虽然纸鸢象征着飞翔的自由,但“未必碧霄因可到”,却传达出一种对理想和现实差距的反思,诗人在此处提醒我们,追求理想的过程常常充满艰辛。
后半部分通过“扶摇不起沧溟远”展现了飞翔的局限性,强调了自由的代价和难度。最后一句“笑杀鹏抟似尔难”,则是以鹏鸟作比,表现出追求理想的艰难与不易。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令读者在感受到自由与快乐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旨在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强调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与收获。通过纸鸢这一轻巧的意象,诗人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纸鸢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童年的怀念;鹏鸟则常用来象征伟大的理想与壮丽的追求。
诗词测试:
纸鸢在这首诗中象征什么?
“扶摇不起沧溟远”中的“扶摇”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愚儿”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