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山东消息三首》

时间: 2025-05-02 03:57:37

诗句

王事私恩不共天,益都城下枕戈眠。

鲸鲵戮尽为京观,子孝臣忠亿万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7:37

原文展示:

闻山东消息三首 袁凯 〔明代〕 王事私恩不共天,益都城下枕戈眠。 鲸鲵戮尽为京观,子孝臣忠亿万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公务与私情之间,天意不可共存,我在益都城下枕着兵器入眠。若能将巨鲸般的敌人全部消灭,筑成胜利的纪念碑,那么子孙孝顺、臣子忠诚的美德将流传亿万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王事:指国家的公务。
  • 私恩:个人的情感或恩惠。
  • 不共天:不可共存,指公务与私情不能兼顾。
  • 益都城: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境内。
  • 枕戈眠:形容时刻准备战斗,连睡觉都枕着兵器。
  • 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
  • 戮尽:全部消灭。
  • 京观:古代战争胜利后,将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作为胜利的标志。
  • 子孝臣忠:指子孙孝顺、臣子忠诚。

典故解析:

  • 枕戈眠: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以待天子之命。”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细腻的田园诗。此诗可能是在听到山东地区的战事消息后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忠诚孝道的推崇。

创作背景: 明代时期,山东地区常有战事,诗人可能是在得知相关消息后,感慨时局,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忠诚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公务与私恩的不可共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牺牲。诗中“枕戈眠”的形象描绘了诗人时刻准备为国效力的决心。后两句通过对敌人的比喻和对胜利的展望,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王事私恩不共天”表达了公务与私情不能兼顾的现实,强调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 第二句:“益都城下枕戈眠”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
  • 第三句:“鲸鲵戮尽为京观”用比喻手法将敌人比作巨鲸,表达了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胜利的期待。
  • 第四句:“子孝臣忠亿万年”总结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价值,希望这些美德能流传久远。

修辞手法:

  • 比喻:“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对仗:“子孝臣忠”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公务的重要性,以及忠诚和孝顺的价值。通过对比公务与私恩的不可共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重视和对个人情感的牺牲,同时通过对敌人的比喻和对胜利的展望,强调了忠诚和孝顺的重要性,希望这些美德能流传久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枕戈眠:形象地描绘了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
  • 鲸鲵:比喻强大的敌人,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
  • 京观:象征胜利和纪念,体现了对胜利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枕戈眠”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左传·宣公十五年》 B. 《史记》 C. 《汉书》 D. 《后汉书》

  2. 诗中“鲸鲵戮尽为京观”中的“京观”指的是什么? A. 胜利的纪念碑 B. 京城的景观 C. 京城的官员 D. 京城的学校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强调公务的重要性 B. 强调私恩的重要性 C. 强调战斗的重要性 D.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 王昌龄《出塞》:展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袁凯此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与战争相关的诗歌,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泊岳阳城下 / 泊岳阳楼下 又观打鱼 客从 哀王孙 缚鸡行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晚晴 羌村 古柏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塌脣青 徐妃半面 包含抉的词语有哪些 迂绕 安家落户 包含毯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赛雪欺霜 蓝靛颏儿 酉字旁的字 感喟不置 寸字旁的字 野人献曝 私字儿的字 方字旁的字 秦吉了 面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