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8:59
三月十五夜泊彭蠡同于丕登大鸡山
番湖一碧澄不流,
旧山明月随行舟。
清光四垂天宇净,
水气凛凛寒于秋。
乍入盘涡棹声扴,
近岭回波尽圆折。
布帆落处水禽啼,
十里平沙踏晴雪。
孙郎济胜天下稀,
猿臂引我登危矶。
天风吹入倏飘举,
衫影欲逐岩云飞。
山中露寒夜萧爽,
缘山有径披榛上。
崖回岛侧穷攀跻,
天半惟闻屐声响。
兴尽重寻下渚船,
登山临水总堪怜。
月明欲去无乡梦,
斜倚孤篷枕肘眠。
在番湖,湖水碧绿而清澈不流动,明亮的月光伴随着我行驶的小舟。月光洒满四方,天空显得格外清晰,水面上寒气逼人,胜过了秋天的凉意。突然进入漩涡,桨声轻响,近山回荡的波浪如圆圈般相互折叠。帆落的地方,水鸟啼鸣,十里平沙如同踏上了晴天的白雪。孙郎的船在湖中行驶,实在是天下少见的美景,猿臂般的山崖把我引向险峻的礁石。天风吹来,衣袂飘动,仿佛要追逐那岩石上的云。山中露水寒凉,夜晚显得格外清爽,沿着山间小径走,披荆斩棘。悬崖回转,岛屿侧面,攀登的尽头只听见鞋子的声响。兴致已尽,又寻回到湖边的小舟,登山临水,真令人心生怜惜。月光明亮,渐渐要消逝,梦中无乡,斜靠在孤舟上,枕着手臂安然入眠。
陆耀遹,清代诗人,字子文,号无畏,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体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三月十五,诗人在彭蠡湖泊,描绘了夜晚的湖泊美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对湖面、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夜泊”开篇,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湖水的清澈、月光的明亮以及山水的寒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如“水气凛凛寒于秋”,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冷与孤寂。
诗中富有动感的描写,如“乍入盘涡棹声扴”,让人仿佛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感受着水面波动的瞬间。再如“布帆落处水禽啼”,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整首诗在描绘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旅程与对美景的眷恋。
最后,“月明欲去无乡梦,斜倚孤篷枕肘眠”一句,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怀。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孤独旅程的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番湖”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提到的“孙郎”可能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述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