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6:57
我有白云琴,朴斲天地精。
俚耳不使闻,虑同众乐听。
指指法仙法,声声圣人声。
一弹四时和,再弹中古清。
庭前梧桐枝,飒飒南风生。
还希师旷怀,见我心不轻。
我有一把白云琴,它的声音蕴藏了天地的精华。
我不想让世俗的耳朵听到,只希望我的音乐能与众多的乐声相和。
我弹奏琴声仿佛传达了仙人的法则,声声入耳都是圣人的智慧。
我弹奏一曲能与四季的和谐相应,再弹一曲则清幽古雅。
庭前的梧桐树枝摇曳,南风轻拂,带来阵阵清凉。
我还希望能像师旷那样,抒发我的情怀,展现我的心意。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希声,号弘道,因其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涉及音乐、自然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诗人在此环境中倾诉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表现了对古代音乐家师旷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贯休在《上裴大夫二首 其二》中通过白云琴的描绘,表达了对音乐的深切热爱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思考。诗的开头“我有白云琴”便引入了音乐这一主题,白云琴不仅是乐器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纯净情感的寄托。接下来,诗人用“俚耳不使闻”来表达对世俗的拒绝,显示出他追求精神世界的坚定。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指指法仙法,声声圣人声”,将音乐与哲理相结合,体现了他对音乐的崇高理解。这里的“法仙法”体现了音乐的神秘与深邃,而“声声圣人声”则暗示音乐所传达的智慧与思想。通过“一弹四时和,再弹中古清”,诗人展示了音乐的包容性与悠久的文化传承。
最后两句“庭前梧桐枝,飒飒南风生”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使得音乐与自然融为一体。诗的结尾提到希求“师旷怀”,表达了对古代音乐家精神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音乐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音乐的魅力与自然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理想与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云琴”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音乐的纯净与高雅
C. 生命的短暂
“俚耳不使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世俗的追求
B. 对世俗的拒绝
C. 对音乐的肯定
诗中提到的“师旷”是指:
A. 一位历史学家
B. 一位著名音乐家
C. 一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