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僧入五泄》

时间: 2025-05-01 17:07:58

诗句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58

原文展示: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白话文翻译:

五泄江山寺,这里的禅林景致最为奇特。
我在这里吃了九年的菜粥,这件事鲜有人知。
山中回响着僧人担谷的声音,林间飘散着豹子的乳香。
我已年迈,白发苍苍,不去这里又能去哪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泄江山寺:五泄指的是五泄瀑布,江山寺为寺庙的名称,二者结合展现出一种自然与宗教的和谐。
  • 禅林:指的是禅宗的森林,象征着宁静和神秘的修行环境。
  • 菜粥:即用菜和米煮成的粥,代表简朴的生活。
  • 担谷:这里指的是僧人背负谷物,表现出他们的辛勤。
  • 豹乳儿:可能指森林中的豹子,象征着野外的自然气息。
  • 伊余:我,指代诗人自己。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典故,但体现了禅宗修行的理念以及隐士生活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子华,号圣懿,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涉及宗教和自然。贯休曾在寺庙中隐居,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禅意为主。

创作背景:

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文人多寻求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对官场纷争的逃避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贯休在五泄江山寺的经历,体现了他对修行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僧入五泄》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作品。诗人以“五泄江山寺”为背景,写出了禅林的奇特和隐士生活的清淡。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绘,诗人将自己九年来的隐居生活与对自然的感悟融为一体。诗中“九年吃菜粥”的自述,既是对简朴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对世俗喧嚣的反叛。诗人在自然中的生活,显得尤为孤独,却也充满了内心的宁静和自得。最后一句“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坚定,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思。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自我的思考,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泄江山寺,禅林境最奇。
    描绘了寺庙的美丽与独特,暗示了与众不同的修行环境。

  2.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透露出诗人过着简朴的生活,强调隐居生活的孤独与清淡。

  3.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
    通过声音与气味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的气息和僧人日常的劳作。

  4. 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响”与“林香”,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 比喻:将生活的艰难与修行的深刻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寺:象征着宗教和心灵的寄托。
  • 菜粥:代表着简单、清淡的生活。
  • 僧、豹:分别象征着修行与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年吃菜粥”意指什么? A. 诗人喜欢吃粥
    B. 诗人过着清淡的隐居生活
    C. 诗人曾在寺庙工作
    D. 诗人对世俗生活不满

  2. 诗中“伊余头已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年轻的无畏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D. 渴望回归自然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送僧入五泄》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贯休更偏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思考。

相关查询

杂兴六言十首 遣兴二首 庆建州叶守 念奴娇(菊) 蔡忠惠家观墨迹 贺新郎·曾与瑶姬约 病起十首 罗浮寄公储子洪二兄四首 徐孺子墓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棰打锣,一棰定声 马字旁的字 翘首跂踵 宽泛 龙字旁的字 污结尾的成语 鼍吼 支字旁的字 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逾次超秩 响和景从 抽拔幽陋 首当其冲 议不反顾 弋字旁的字 垂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