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09
臣佗事汉抱孙年,沧海无波阜井廛。岭峤春台馀穗帐,牂柯秋水下楼船。空询万里番禺酱,不及千金好畤田。一自建章荆棘后,越巫方更与谁传。
我在汉朝时期侍奉抱孙,经历了沧海的平静与市井的繁华。春天的山岭与台地上,还有稻穗的余香,秋天的牂柯水面上,楼船轻轻滑行。我徒然询问万里以外的番禺酱,哪能比得上千金的美田。自从建章宫被荆棘覆盖后,越地的巫师又能将什么传承下去呢?
姚鼐(1731-1815),字良弼,号秋水,清代诗人、散文家和词人,擅长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诗风受王羲之、李白影响,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效西昆体四首》是姚鼐对西昆体诗风的尝试与模仿,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该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使得诗人在创作中表现出对故土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个人情感深深打动人心。诗的开头回忆了臣佗侍奉汉朝的往事,展现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感慨。随着诗句的推进,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秋天的宁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通过对比万里之外的美食与千金田地的珍贵,诗人表达了对土地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再往后,诗中提到的“建章荆棘”无疑是对文化衰落的深刻感慨,象征着历史的轮回与传承的失落。最后一句“越巫方更与谁传”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结合,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深邃的思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叹,体现了姚鼐诗歌中一贯的情感深邃与哲理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与文化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来文化传承的忧虑,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万里番禺酱”象征什么?
诗中“建章荆棘后”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