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25
怀此地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出处各有在,何者为陆沉。
幸无迫贱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门未岖嶔。
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
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
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养,时谢良不任。
但忆旧栖息,愿言遂窥临。
云间日孤秀,山下面清深。
萝鸢自为幄,风泉何必琴。
归此老吾老,还当日千金。
这片土地的出处各有不同,哪一处才是沉没的土地呢?庆幸的是没有被逼迫去做卑贱的事情,聊以消除心中的迷惘。世间的道路少有平坦,孟门的路途仍然艰险。感到羞愧的是自己在火焰中挣扎,常常警惕自己在冰上行走。一次跌倒就难以自保,如何能寻求万全之策呢?走在路上总是想着归家的路,细细珍惜光阴。浮生如同瞬息,先到的人已经给了我教诲。难道能忘记那些山丘的恩赐,年岁也在侵蚀我的身体。力量衰退是自然的,时光的流逝无法抵挡。唯有怀念旧日的栖息之地,愿意向往能再次见到。云间的日子显得孤独而秀美,山下的水清幽而深邃。悬挂的云雀自成一幕,风泉也不必用琴来伴奏。最终归来时我依然可以安享晚年,犹如昔日的千金。
张九龄,字子布,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典雅著称,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张九龄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故土的怀念。经历了政治风波,诗人以此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怀此地》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惋惜。诗中,张九龄用“出处各有在”引入,带出对人生种种经历的反思。接着,他提到“幸无迫贱事”,显示出他对清白生活的珍视。在对人生道路的描摹中,诗人展现了世路的艰险和内心的不安,诸如“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脆弱与不易。全诗在意象上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最后,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了对归家的期盼,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整首诗歌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同时流露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诗中提到“世路少夷坦”,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人生道路平坦
B. 人生道路多艰险
C. 人生道路无聊
D. 人生道路美好
“浮生如过隙”中的“过隙”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短暂
B. 生活的烦恼
C. 生活的美好
D. 生活的琐碎
诗人最终希望能:
A. 远行他乡
B. 回到故乡安享晚年
C. 追求名利
D. 继续奋斗